河南改制组建农商行步入收官之年 金融豫军之农信社的改制之路梳理

2017年03月30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几年,“金融豫军”的不断发力壮大,让中原经济在发展快速道上展现出了河南速度。而在这其中,农村信用社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作为河南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经过几年来的政策指导与探索实践,其不良资产化解、资产质量大幅提升、支农力度不断增强的良好变化在逐渐显现,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直至目前,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服务“三农”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发展状况与河南经济发展可谓息息相关。

  早在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专项方案(2015—2017年)》,其中明确提出“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通过3年努力,全力推动全省农信社向现代商业银行进军,着力打造一批标杆银行”的战略任务,并同时成立了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细数我国农信社改制之路历程,时间可以倒回至2003年8月,国务院为明确农信社产权关系及强化服务“三农”效能而启动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2009年,银监会按照股份制改革方向,推动县域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而这份时间表对于河南来说,2009年10月,经过银监会批准挂牌开业的伊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首家农商银行,顺利实现河南省农村商业银行零的突破。但在真正意义通过农信社改制而成的河南首家农商行,还要数2016年7月由洛阳城区三家农村信用社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合并组建的洛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步入2017年已三月有余,那么作为该战略任务制定后的第三个年头,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收官之年,我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工作又进行的如何呢?小编在梳理信息后发现,洛阳是省内最早完成改制工作的地市,在去年7月,河南嵩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成为洛阳市13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全部完成的标志,洛阳成为省内首个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全覆盖的地市。与此同时,省内其他地市的改制工作也都在马不停蹄的进行当中,仅就3月来看,就有商丘、淅川、新乡、平顶山、漯河、南召等多个市县就先后开展改制推进会、培训会,不良资产清收等内容来助推改制工作的进行。

  由合作制改为公司股份制、由信用社模式转为银行模式,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所带来的变化不可谓不明显。据资料显示,2016年农信社存贷款均缩水而反观农商行存贷款规模则连续三年增长,就拿郑州来说,截至2016年底,郑州市农信社存款余额608.35亿元,贷款余额260.18亿元,而郑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连续三年增长,贷款余额分别为849.18亿元、442.97亿元,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农信社不断改制为农商行。

  更加深入的来说,从股权治理结构来说,农信社普遍存在自然人股东过多,改制农商行后,自然人股比例达到低于50%的水平,法人股权得到大幅提升;从公司治理结构来说,农商行建立了“三会一层”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设有专职委员会等辅助性法人治理结构;从服务模式来说,农信社在转变为农商行后,经过人员培训、观念转变、营业网点功能完善,增加服务渠道等措施,服务水平普遍有所提升,就拿我省来说,记者就观察到各地市都在不断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会议;从盈利能力来说,农信社在改制后盈利能力普遍会有所提升,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传统业务收入稳步增长,还与农商行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灵活的优势有关。从风险防控来说,改制农商行后风险防控体系有所增强,一是风险防控体系有所完,二是相关指标向好。以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为例,为适应农商行改制需要,农商行以股东增资等形式消化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降到较低的水平,拨备覆盖率指标也有所提升。可以说,改制过程中甚至改制后所面临的考验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制度改变,更包括了转型后要面对的经营管理发展问题。如何更快更好地优化市场结构,进而带动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农商行普遍关心的焦点。

  可以说,留给未完成改制的省内农信社的仍然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信社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河南省联社党委书记王哲就曾表示:“当前我省农信社正处于发展转型、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的责任重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问题复杂,不能有丝毫的松劲和懈怠。”

  正如政府文件中提到的,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服务我省三大国家战略的需要”,相信通过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这一举措,带领农信社改革发展将持续迈入崭新阶段,更好的服务于河南经济的稳中向好局势,也助力金融豫军的继续发力。(罗颖)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