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东尼:请保险业为“一带一路”护航

2015年07月28日0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国家,每个市场成熟度不同,国家间更有来自文化、经济、法律 、政治和监管体系上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一带一路”已然成为连贯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贸易与文化的宏伟蓝图,预计初期投资金额达5.5万亿人民币(约9000亿美元),涉及两条横贯大陆、连接60个国家、900个项目的丝绸之路,矢志为沿途所有国家带来合作与繁荣的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ODII)的主要资金来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发展银行、丝路基金、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加之中国政府的强大政策支持,实力雄厚。不少中国企业对此难得机运积极参与、跃跃欲试,但往往低估了进入境外市场将面对的巨大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国家,每个市场成熟度不同,国家间更有来自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的差异,甚至一些国家还存在政治不稳定或是政府管治低效的情况。加上技术革新、全球化和大宗跨境投资等趋势影响,各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而言,在努力寻求发展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并管理各类风险,才是收获可观回报的重要保障。

  一般在中国市场上,企业常用财产及意外险等传统险种进行风险控制,近来也浮现对董事及高管责任险等多样化保险产品的需求 。这些保险产品对企业在国内的风险防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当中国企业置身于全新且陌生的海外运作环境和规则中,则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保险方案以进行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因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应该防患于未然,通过研究和预测跨境运营的不同风险,定制保险方案,以充分做好风险转移和防范的准备。

  企业在某一个地区进行业务交易就必须遵守该辖区所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其中包括保险和税收的相关规定。各国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不合规的操作往往会遭受严厉的处罚。在应对相关监管风险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到风险敞口程度、保险范围、资金和税收、索赔和保险凭证需求等问题。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选择购买本地保单 、全球保单,或者是全球统筹保险方案(controlled master program,即通过一家全球性保险公司为自己提供统一的保险保障服务,该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其关联公司或合作伙伴,来提供统一的保险保障服务)等不同方式,覆盖以上所提及的主要风险。

  在中国国内,企业对信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都很充分,往往选择通过先进的信用和支付系统确保交易安全。可是一旦到了国外,中国企业将面对使用不同信用和支付方式的客户,因此增加了交易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评估并购买针对交易方违约风险的保险加以防范。

  政治风险往往牵涉贸易限制、国家内乱、政治僵局、基础设施瓶颈和贪污腐败,不仅能轻而易举占据当地报纸头条,也能让一些大型投资项目陷于困境。政治风险看起来似乎让人摸不透又难以管理,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研究明确相关风险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规划的保险方案进行风险防范。

  互联风险是随着企业境外扩张和跨境合同及外包业务日益频繁应运而生的。尤其当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之初,对供应商和经销商均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领域。而大多数供应链断裂风险都源于供应商,包括延期或未完成交付、质量管理问题和运营资本限制等。“一带一路”的本质即是与各国之间发展相互联系,但风险也随之提高。因此互联风险也应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并纳入出境运营的必要风险控制之中。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风险,在传统保险或金融市场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旦确认存在这类特殊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降低,例如采用全球代出单业务的方式实现风险的自留或转移、设立自保公司、全额风险融资、租用自保公司、设立保险补偿计划等。通过以上所列的创新型风险管理方式,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从过去的出险记录中汲取经验,同时更可以增强对于自身保险规划的管控。从亚太区来看,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变化还将刺激自保公司的发展,特别针对跨产业发展的国有企业而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