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在京揭牌 保险扶贫“中原模式”获各方关注

2016年12月08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保险扶贫如何做的更精准、更细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12月7日,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将为进一步深化保险扶贫的理论研究提供平台。

现场:专家大腕齐聚,保险研究院阵容强大

12月7日下午,2016保险扶贫研讨会暨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南开大学教授江生忠、中原农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治军和中原农险总裁姜华共同为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揭牌。

强大的专家阵容是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最大的亮点:研究院院长由中原农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治军担任,特聘首都经贸大学庹国柱教授为名誉院长,特聘南开大学江生忠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北京大学教授郑伟等11名专家学者为研究院的首批特聘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峭、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等6名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2016保险扶贫研讨会上,上述专家大腕们就从如何以经营模式创新提升农业保险扶贫效果、从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和区域差异看保险扶贫的机遇和挑战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刻探讨了保险如何在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衷:为深化保险扶贫理论研究提供平台

众所周知,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脱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保险业作为一个扶危济困的金融行业,直接面向的是最广大的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与扶贫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

河南保监局负责人邢炜认为,中原农险在兰考县"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项目中建立的多方统筹、整县推进的模式,得到了媒体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河南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了保险业应有的担当。

据中原农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治军介绍,中原农险自开业后,顺应现代企业发展趋势,通过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探索和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创新,持续增强公司内生发展动力,在扶贫工作中更是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保险 扶贫”模式。

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保险机制的综合运营,加强保险创新研究工作,为“三农”发展和行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原农险在征求各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发起成立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为进一步深化保险扶贫的理论研究提供平台。

揭牌仪式当天,研究院发布了第一批研究课题:

1. 保险在扶贫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功能研究

2. 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3. 美国农业保险产品流变研究

4. 区域产量保险中高分遥感理赔应用研究

5. “互联网 ”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6. 农村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

规划:三步走打造保险扶贫“中原模式”

“公司主动参与到全省脱贫攻坚大局中,坚持在扶贫项目中不获取任何利润的原则,充分发挥省属保险法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放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贫困户提供普惠的基本保险保障,推动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最大限度的服务地方政府和贫困群众。”毕治军介绍,经过前期试点和不断升级完善,公司初步打造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保险扶贫“中原模式”,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试点先行。2016年初和兰考县政府合作试点开展“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为贫困及脱贫不稳定人群、带动脱贫的龙头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保障范围涵盖农业生产、人身意外、住院治疗、家庭财产、融资支持等方面。第二步,完善升级。在兰考试点基础上,与各地政府合作升级扶贫模式。第三步,复制推广。兰考保险扶贫试点找准了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点,逐渐完善升级成保险扶贫的“中原模式”,将快速复制推广。

据悉,截止到11月底,中原农险已与河南省8个省辖市以及42个县(区)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共为27万贫困户85万贫困人口,提供了近350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实现贷款保证保险承保额达3.91亿元,为2408家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了贷款增信保障,累计帮助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以低息成本融资78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不少于785户,平均每个有就业能力的就业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扶贫减贫增收实效凸显。

“河南省的保险扶贫实践表明,通过财政政策这只有形之手,引导保险人采用市场化手段解决贫困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逻辑和方向。”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中亮表示,在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模式中,地方财政积极引导,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