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衰落 新型险企有望向保障型公司转型

2016年12月13日00:00

来源:投资者报

 万能险衰落 新型险企有望向保障型公司转型

  万能险、分红险等各种保险品种,本无好坏之分,都是保费资金的来源,关键是看握刀的人怎么去使用,切莫一棍子打死

  接连一周,资本市场上最热的话题都集中在证监会刘主席的险资“妖精论”以及保监会加强监管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销售资格一事。

  归根结底讨论的还是险资举牌资金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会造成期限错配引发系统性危机?而万能险又成了追根溯源的主角。

  实际上,万能险业务在中国已存在16年,近年来有银行理财等产品的利率下行,提高相对高收益率的万能险受到追捧,销售量不断提升,这也成为了新型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弯道超车的利器。

  何为万能险?万能险到底会出现哪些风险?保监会重拳出击之后,对整个寿险格局及保险公司转型将产生何种影响?

  万能险是什么?

  所谓的万能险,本质是一个定投基金账户+保障账户的组合,投保人把钱投入基金账户,基金账户由保险公司负责运作,每个月从基金账户余额扣除一部分风险保费以便对受保人进行死亡、重疾、意外的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万能险最早是1979年起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主要是因为万能险灵活、利率高。随后,万能险产品在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地迅速风靡。

  而万能险真正进入中国是在2000年,由太保推出,随后万能险在中国增长迅速,2010年,保监会方面放宽了投资渠道,保险资金更便于投资,万能险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传统的寿险商业模式下,新型的险企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上都难以与大型公司竞争,而靠高利率万能险迅速吸收保费,做大市场规模正是一条新型险企发展的偏锋。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几家保险公司都因万能险而在短期内得到发展,成立不足10年,规模保费却跻身前10名,这些保险公司还将收取的大额保费,进行投资,从而在投资收益上获得了盈利,打破了寿险公司需要7~8年才能赚钱的周期。

  风险在哪里?

  万能险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人买”。万能险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原因很简单,结算率高,在低利率环境下,这样的产品自然备受青睐。

  据各保险公司公布的最新万能险结算利率数据显示,那些长期活跃于二级市场举牌的险企11月份万能险最高年结算率都有8%,最低也不低于4%,并且这些万能险产品都有2.5%~3.5%的保底利率,这对于银行存款利率和银行理财型产品2%~4%的年利率及大型保险公司4%~5%的年结算率来说,确实有吸引力。

  一边是万能险给客户的高结算率福利,另一边却是来自保险公司的投资压力。那么投资收益率至少大于或等于低于结算利率,这样公司才有可能在万能险业务上至少不赚不亏甚至盈利。在“资产荒”大背景下,做到动胤4%~8%的投资收益率显然不容易。此外,《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这些万能险产品基本上都是趸交型产品,即一次性支付完所有的保费。

  大量万能险提供的资金热衷短线炒作,极容易产生风险。首先是趸交型万能险产品资金进入,保险公司却拿去做长线投资,“短线长投”对保险公司现金流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购买,提高了万能险的流动性,客户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随时支取,这无疑需要资金源源不断的进入才能支持。

  而保险公司一旦出现新的万能险销售不畅或者大量退保的现象,已经投放到资本市场的资金又无法立刻收回,那么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就暴露了。据最新公布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乐于发展万能险并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的公司中,至少有两家在过去3年出现了净现金流负值的情况。

  为了遏制这种风险,今年3月份,保监会发布了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即万能险新规,规定各保险公司将进一步降低万能险保费在规模保费中的比例,截至到2018年,1年以上3年以下的中短期产品应该不超过总保费40%的额度,今年5月到8月,保监会还组织了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包括恒大人寿在内的9家公司进行万能险专项调查。目前,相关违规机构已收到来自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

  新型险企有望向保障型公司转型

  实际上,整个2016年,监管层都致力于降低万能险保费规模,先是发文,而后是进驻公司进行调查,直到最近监管层重拳出击,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还先后叫停了包括恒大人寿在内的共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自4月份开始,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增速已连续7个月下滑,截至10月末,万能险保费增速仅有72%,较年初两倍的增长大幅下降。但仍有部分保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超过80%,而这些保险公司又多是二级市场举牌的大户。

  此次保监会实行严厉手段后,保险公司将出现哪些变化呢?首先是一些以万能险为主要规模保费来源的保险公司下阶段规模保费将大减,这使得寿险规模保费排名发生较大变化。

  此外,一些长期专注于健康险业务、保障型业务的保险公司下阶段将由于政策等原因,将继续释放自身在健康险方面的优势,而得到规模保费的增长,排名也将得到提升。

  “资产荒”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资产配置方面的压力。据媒体报道,2017年1月份,不少保险公司对1年期到3年期的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到3%左右,低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并对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了限制,可以预见的是,重拳之下,新型险企不得不将目光投放在保障性产品上,实现业务转型,这也是保监会进行整治的目标之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