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保险业盘点:产寿险冷热不均 健康险升温

2016年12月28日00:00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6年保险业盘点:产寿险冷热不均 健康险升温

  从险资举牌热度不减、香港保险高烧难退,到互联网保民突破3亿、消费保险横空出世……在“保险姓保”的核心要求下,2016年,保险业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逐年增加,互联网保险及健康险亦势如破竹;另一方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速却逐年放缓,而在严格监管下,理财类保险格局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产寿险分化:冰火两重天格局渐显

  2016年,产寿险分化格局愈加显著。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寿险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783.87亿元,同比增长36.95%,增幅同比上升15.70个百分点。其中,新单业务同比增长59.20%,增幅同比上升19.5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370.58亿元,同比增长7.78%,增幅同比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作为“重头戏”的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03.68亿元,同比增长9.28%。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逐年趋缓,而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逐年增加,在业内人士看来,产险增幅回落主要受累于车险及基建投资增幅的放缓,而寿险产品由于具有避险、保障和保值等功能,加之行业此前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逆势走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的环境下,寿险公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寿险公司应更注重业务价值,发展保障型产品,否则资产端与负债端难以匹配,极易产生利差损。此外,在非车险业务中的保证保险、企财险、船舶险、货运险等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产险公司亦被指正在发掘一些政策导向型保险的存量业务,如涉及国计民生业务的责任保险,可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的农业保险等。

  互联网保险风起:2020年规模或逾万亿

  2016年6月,蚂蚁金服保险和CBNData联合发布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基民”的1.5倍。据华兴资本最新发布的一份关于互联网保险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到1.75万亿元。

  在这个保险机构“+互联网”,互联网积极“+保险”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保险与消费正展现出一种互相促进的“共生效应”。

  而互联网保险的兴起,正撞上互联网金融整治浪潮。10月,《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地,重点将整治互联网高现金价值业务、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跨界开展业务、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以及配套措施。“对于互联网保险这个新生事物,监管方面尚未完善。此次保监会的专项整治有利于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督促互联网保险的规范运营,也对正常开展业务的机构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此外,也有利于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业务动态监测机制。”有市场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保险亦面临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当前互联网保险产品过于简单粗暴,创新力度还需加强。在此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保险公司还需要忍耐积累数据、打磨产品的清苦。

  健康险升温:前三季度增速达86.8%“2016年1-8月健康险保费3098亿元,占人身险规模保费达11.4%;年累计增速高达94%,增速已超过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险为主)。”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析师孙婷在研报中指出。而据保监会统计,1-10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647.74亿元,同比增长79.94%。按此增速预测,2016年其保费收入被认为将超过5000亿元,保费规模几乎可以与车险规模持平。

  人口老龄化、保险意识的觉醒被认为是健康险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关数据的变动,也显示出保费结构的明显优化。随着万能险年累计增速的继续下降,高价值率的健康险或将成为新的主要增长点。

  与此同时,自2016年1月开始在北京、上海等31市开展试点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以下简称“税优健康险”)也呈现出了新的动向。在日前召开的税优健康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对税优健康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其表示“今年以来,税优健康险产品销售件数逐月上升,呈现出一个正向增长的趋势。”

  此外,备受关注的税优健康险渠道问题或将破冰。在座谈会中,黄洪强调,要大力发展多元销售。鼓励团险销售,更鼓励个险销售;鼓励保险公司直销,更鼓励代理销售;鼓励线下销售,更鼓励网上销售。

  理财险式微:投连险产品仍具投资空间“理财型保险产品”,即人身保险产品中的“新型保险产品”,主要包括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由于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长期储蓄增值功能,一度在金融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其中,凭借“高收益”,万能险产品更是成为理财市场中的“宠儿”。

  不过,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的调整力度。其中,9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两项监管新规,将投连险、变额年金险纳入中短存续期产品范围,要求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规定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

  监管趋严无疑会对理财险产品收益率带来影响。“目前利率下行还未对险企造成太大影响,且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都已开始进行资产配置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保费增速过热、寿险产品短期化、理财化的特征将得到进一步抑制。”平安证券分析师指出。

  普益标准则分析认为,长期来看,投连险产品还有较大的投资空间。首先,与海外相比,投连险在我国人身险保费中的占比较低。由于其对利率的不敏感,在低利率环境下,随着传统人身险的预定收益率不断下滑,投连险具有一定投资优势。其次,投连险可以转换账户。投连险包括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一般都会以风险程度的高低设置多种类投资账户,例如偏股型、债券型和货币型等,投保人可在不同账户间转换资金,以获取最大收益。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