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辟谣: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报道不实

2015年07月20日00:00

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7月20日,《财经》(博客,微博)杂志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请问是否属实?

  答:《财经》关于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不实。我会认为,有关媒体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不与监管部门核实是不负责任的。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以下为《财经》杂志原文:证监会考虑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

  此次救市,证金公司运用大批资金入市维稳,巨量资金如何退出,成为市场恢复常态模式的关键。

  上万亿的资金持有的股票该如何处置?如何平稳有序地退出?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救市资金的退出方案问题。

  目前证金公司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1280亿元,另一部分是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截至7月17日,这部分资金的买入规模超过万亿元。

  券商的出资退出有三种可选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主要考虑是救市期间,包括大股东、证券、保险、公募等机构的股票都被锁定,市场可供交易筹码不足,一旦资金回流市场,容易再次出现暴涨行情。

  第二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留在证金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证金公司返还各家券商的出资,这个方案的好处是锁定了这部分股票,不会引起市场对卖盘的担心,而且证券公司不用承担救市的损益。

  第三种方案更折中一些,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换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这样便于切割,不会引起不同股票后市走势分化带来的权益分配不均。这部分出资属于证券行业自救,资金规模不大,决策流程短,预计很快会有结果。

  救市资金的重头,在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入市规模巨大,一旦处理不好,容易使此前救市的努力付之东流。

  证券业界的建议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资金的办法,将买入的股票按照招标方式委托给专业机构,允许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卖出,甚至可以没有盈利的要求,只需要把资金回收就可以。

  有关这部分资金的退出仍需多方协商,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可供选择的方案。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心,A股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的过渡是否需要更长时间,接下来监管部门能否与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切实管理好资本市场预期,避免重蹈此次股灾的覆辙。

  证监会暂不考虑设立平准基金

  7月17日下午,证监会与证券公司代表讨论救市举措如何退出,讨论期间,是否设立平准基金再次被提及。

  据《财经》记者了解,无论是证监会还是证券公司代表都不赞同成立。海外市场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平准基金一旦设立会带来很多公平性和道德风险的压力。平准基金的设立是一种应急机制,目前A股市场还看不到设立这一机构的必要性。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认为,设立平准基金做法的最大争议在于道德风险,国家永远为股票涨跌背书,有损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历史上,股市平准基金只在亚洲国家出现过,并没有成为全球市场的惯例。但是日本和台湾的平准基金实践并不成功,而大家最津津乐道的香港盈富基金其实并不是股市平准基金,只是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公募基金。香港金融保卫战之后,特区政府只是利用盈富基金套现了救市时买入的股票,并没有利用盈富基金长期干预股市。

  程博明说,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的过渡,还是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可以考虑充分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和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这次救市过程中,市场专业机构的行为和表现是可靠的、有担当的、可信赖的。当然,救市过程出手要快要重,而退出过程出手则要慢要轻,避免形成二次冲击和二次危机。这个分寸是比较难拿捏的,但很关键,这也是非常考验所有市场参与者智慧的。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