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家企业大股东忙增持 多买少卖维稳力度空前

2015年08月21日00: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自7月8日证监会[微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的通知》以来,不少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大股东及高管增持公司股票的消息。统计显示,7月8日至今,两市共有903家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累计出手3955次增持46.8亿股,按增持当日个股均价计算,动用资金约655亿元。在出手增持的各路资本大军中,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万科最为豪气:2位股东8次增持,涉及的股份参考市值约为159亿元。从统计数据来看,增持行为多来自公司高管群体,虽然这些股东增持的股份数量和涉及的金额与产业资本规模无法比拟,但增持的次数和涉及人数却遥遥领先。

  救市力度如何?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一点。如此救市,大概世界也不多见。简单地说,救市状况下,大股东只能买股,不能卖股。卖股套现,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还要受到“道德谴责”。作为临时性措施,似乎也无可指摘。市场出现恐慌甚至危机,都是正常的;对于影响全局的大危机,政府主动出手积极干预,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纯粹的“自由放任”已经不存在。但通常来看,行政干预过长似乎也不行,长期如此,恐怕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从手段上看,如此“命令”般规定买卖,显得有些过于“严厉”了,还有没有更市场化一些、更指引性一些的策略呢?

   监管层明确制度建设愿景市值管理迎来发展新契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日前表示,监管部门将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坚决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正在牵头推进市值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工作。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事实上,此前上市公司就在运用多种手段做大公司市值。以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并购重组为例,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647起交易,同比2012年增长超过50%,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强企业、做大市值的重要手段,从侧面反映了市值管理的热度。但在目前市场遭遇了短期大幅下跌,市值管理似乎成为“无足轻重”的配角。近期,证监会明确表态将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并表示根据前期调研,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以及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

  此次证监会在提出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明确坚决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在不少投资者看来,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重要的是市值管理对股价的强力拉升。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以及上市公司公告资料等中发现,不少投资者的建议是“做市值管理拉升股价”。但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认为,市值管理不能等同于管理市值,尤其是不等同于管理股价。经济学家宋清辉提出,市值管理不是股价提升,而是公司全方面的提升,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就要让外界看到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为短期拉升股价甚至不惜违规以获取暴利,正是触动红线的伪市值管理,对真正的市值管理是一种误导。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专家的观点代表了市值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现在,监管层需要加快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行规范的相关指引,尽快设定市值管理的红线和警戒线,让市值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让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