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说开户不必跑银行了 对你有什么用?

2016年01月12日00:00

来源:互联网普惠金融研究院

  摘要:

  今后在银行开户分为三类账户,而且不必非得往银行跑了。

央妈说开户不必跑银行了 对你有什么用?

  今后,你可以在银行开立三类账户:Ⅰ类是全功能账户,存取款、投资理财、消费和缴费支付,都可以用;Ⅱ类账户与Ⅰ类账户相比,不能存款、取现,并有每天1万元的消费限额;Ⅲ类账户只能用于消费和缴费支付,每日限额1000元。

  这应该是“央妈”圣诞节当天送给各位的新年礼物了。当然,央妈说的很严肃,作为金融监管当局,人家向来如此。你看看,这份名为《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会不会让你头大?不用怕,且让老张带你一起看看,这账户到底对你有什么用。

  简单地说,你现在各家银行开的个人账户,都是Ⅰ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必须是本人到银行柜台办理才行;而此次央妈推出的“个人账户新政”,新增了两类账户,你不用去银行柜台,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或自助银行、电子银行都可以办。不过,要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不给发卡,不能取现,支付有限额等。

  你又要问了:我现在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很方便呀,每日消费额度也不低,为何还要用银行这个Ⅱ类账户、Ⅲ类账户呢?是的,老张研究了央行《通知》和相关答问后发现,Ⅲ类账户的功能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效果上差不多;而对你真正有影响的是,在各类银行开立的前两类账户,会让你的消费、投资和支付更方便。

  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有好多银行卡,用起来不方便,保管也麻烦。今后,通过开设新的Ⅱ类或Ⅲ类账户,你就可以把这些卡关联起来,用一个账户,支付、消费会更方便。在互联网银行和手机银行发达的今天,到底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全国性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实体银行还是网络银行,对你都无关紧要了。

  从央妈的政策意图看,此次“个人账户新政”实行后,一些物理网点少的商业银行有望突破物理网点限制,通过互联网银行或直销银行渠道,为更多的客户开设Ⅱ、Ⅲ类账户,大力拓展业务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吸收存款、销售理财产品,办理消费和缴费支付,变成事实上的全国性银行。

  不过,这对中国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全国城乡拥有大量物理网点的金融机构而言,可能并非好消息。尽管他们会得益于新的三类账户,拓展服务网点,但是,一旦客户把在地方性银行和中小银行开立的Ⅱ、Ⅲ类账户与这些大银行的Ⅰ类账户绑定,并大额转账,上述这些大银行可能沦为“开户渠道”。

  下面,老张带你看看,这三类账户对各类银行有什么影响;对你而言,分别有什么用。

  Ⅰ类账户:“得账户者得天下”

  首先看Ⅰ类账户开户。Ⅰ类账户是真正的全功能账户,开立此类账户后,主要金融交易就可以不再依赖物理网点,而可通过网络或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进行。在互联网时代,放宽Ⅰ类账户的开设限制,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服务网点,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老张认为,Ⅰ类账户依然将是商业银行客户竞争的重点领域。

  在老张看来,Ⅰ类账户开立后,各类投资理财和消费支付,基本上就无拘无束了。Ⅰ类账户可办理全功能的个人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典型代表。Ⅰ类账户开立到哪里,就意味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个人业务推进到了哪里。因此,“得账户者得天下”,对各类银行而言,当然求之不得,必然竞争激烈。

  央行《通知》规定,开立Ⅰ类账户,需到银行柜台当面办理。同时,《通知》也明确:“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受理银行账户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银行可为其开立Ⅰ类账户。”

  目前,商业银行柜面网点的设立需经过银监会审批,而设立自助银行、社区银行、金融便利店等则相对宽松。有了央行的新政策,诸如民生银行等“社区银行”或一些地方农商行设立的“金融便利店”,按照规定,就可为客户开立Ⅰ类账户。同时,只要有银行职员现场值守、核验,或人行、银监会认可的身份证件现场识别,个人通过自助银行开设Ⅰ类账户的通道也许是敞开的。

  首先是“社区银行”。在国内,民生银行最早尝试“社区银行”并作为其“两小战略”之一翼。近年来,在民生银行引领下,业内一度掀起“社区银行”的高潮。如今,央妈出台规则,社区银行可突破开户的限制,提升金融服务功能。但是,前提是银监会允许银行派员值守“社区银行”。

  其次就是各地农商行设立的“金融便利店”。目前,在金融便利店,可以安装自助机具。如果解决银行工作人员值守问题,也能为客户开立Ⅰ类账户。问题的核心是,现在“金融便利店”的工作人员大多并非银行的正式员工。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比如这些银行可定时或不定时地派其职员去“金融便利店”集中办公。

  总体而言,如何开立Ⅰ类账户,央妈给出了一个“场景”,但能否实施,还要看银监会的态度。从民生银行设立“社区银行”的经验看,各地银监局的监管尺度宽严不一,因此,“社区银行”、“金融便利店”派驻银行职员,开设Ⅰ类账户,并非不可能。从长远看来,应该是个大趋势。

  Ⅱ类账户:“几家欢喜几家愁”

  Ⅰ类账户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相当重要。但是,在老张看来,在互联网时代,Ⅱ、Ⅲ类账户尤其是Ⅱ类账户,显然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当然,对不同商业银行来说,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全国性大银行可能会沦为开户渠道,而中小银行或地方性银行会受益,借此跨区域拓展业务。

  尽管央行规定,个人客户可在银行柜面、自助机具和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账户,但最重要的当然是电子渠道开设Ⅰ类和Ⅱ类账户。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有助于其跨区域拓展业务;对新成立的互联网银行而言,有限放宽了开户门槛,可开立Ⅱ类或Ⅲ类账户。央行也表示,由于技术不成熟,依靠生物识别技术远程开立Ⅰ类账户,当前并不现实。

  按《通知》的逻辑,如果商业银行在没有分支机构的地区开展营销活动(包括地推、传统广告或互联网销售等),其个人客户可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Ⅱ类账户,从而突破跨区经营的限制,这对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而言,有两大好处:一是促进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跨区域销售;二是有利于其私人银行业务的跨区域拓展。

  老张认为,Ⅱ类账户的设置,对于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造成深远影响。那些有物理网点或有能力派驻人员值守自助机具的金融机构,那些能够将网点铺设到每一个角落的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各地农村信用社,可能沦为“开户机构”,且没人为其付费。

  试想一下,个人在上述“开户机构”开立Ⅰ类账户后,根据理财产品收益率、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的功能,消费、支付功能等,通过电子渠道在其他银行开立Ⅱ、Ⅲ类账户,这是否可行?答案是,完全可以。

  一种最为可怕的场景是,客户在A银行开立Ⅰ类账户,通过审核后,再在B银行开立Ⅱ类账户,并将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资金从A行划转到B行的Ⅱ类账户。A银行只得到了一个Ⅰ类账户,但大量的资金和金融业务则落在了B银行。如此一来,A行只是在为B行做嫁衣裳而已。这必将加剧大银行与小银行的竞争。一旦商业银行可突破物理网点限制,通过大力开设Ⅱ、Ⅲ类账户来拓展业务,那么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银行或直销银行在全国范围拓展业务的“大门”就敞开了。虽然操作上还有一些限制,但是,任一商业银行都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吸收存款、销售理财,办理消费和缴费支付。

  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其网上银行和直销银行可能受益,或能对第三方支付或P2P网贷形成某种冲击。但老张想了半天,也没法为商业银行感到兴奋。毕竟,由于银联网络的出局,商业银行再也抢不回电商的支付业务了;就缴费而言,也许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还有血拼的机会,但第三方支付已长大,最终也就是看它能抢商业银行多少业务了;对于存款或理财而言,较之商业银行,从收益上看,肯定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占据优势,但是,由于P2P网贷风险较高,发展远未成熟,规则尚未出台,双方厮杀还没有真正展开,最终结局如何,尚待观察。

  当然,为了避免资金的流失或沦为“开户机构”,《通知》中明确,“银行可根据自身经营策略以及与其他银行协议,自主决定是否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客户账户信息查询功能。”这也许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保护,但也因此,会让商业银行失去获得“异地开户”的收益。同样,对于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在欢呼可以依靠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银行账户之后,其实际成效还要看其他商业银行的脸色。毕竟是否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客户账户信息查询功能的选择权在商业银行。

  Ⅲ类账户:“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那么,Ⅲ类账户意义何在?对个人而言,到底有什么用?它与第三方支付能形成某种竞争吗?此次《央行》通知指出:“银行可通过Ⅲ类户为存款人提供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无疑,央行是希望商业银行可绕过第三方支付,直接提供小额支付服务。

  说实话,关于Ⅲ类账户,老张实在没想好其存在的理由。应该说,无论银行开立Ⅲ类账户多么方便,个人在使用时,应该不会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便捷。老张认为,未来这个Ⅲ类账户的生命力有限。

  如果说,要为这个Ⅲ类账户寻找生存的理由,可能是两个:一是在网上支付、网上消费时,商户可能不支持存款人现有开户行,这时就要找一个对方接受的银行,因此,需要换行开立Ⅲ类账户;二是现在互联网支付的陷阱很多,为了避免损失,因此专门在支付上设立个隔离层,而Ⅲ类账户由于存在“1000元”的余额限制,恰能满足此类要求。但无论如何,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人们不会再为此费事了。

  老张发现,此前坊间热炒的“刷脸开户或支付”短期内很难变成现实。为确保个人资金安全,央行《通知》明确,开立Ⅰ类账户必须要有银行职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同时,对Ⅱ、Ⅲ类账户的消费和支付分别设置一定的限额;最后,鉴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尚不成熟,只能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

  再者,Ⅱ、Ⅲ类账户开户时的跨行核验规定,可能存在纰漏。央行《通知》明确,个人开立Ⅱ、Ⅲ类账户时,银行可通过央行小额支付系统或其他渠道,向拟绑定账户的开户行查询,确定拟绑定账户是否属于Ⅰ类账户。从查询内容看,并没有身份证信息验证。

  这在执行中可能造成风险。比如,某人在开立Ⅱ、Ⅲ类账户时,可能用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并与他行的同名银行卡绑定。如此一来,这两个人除了姓名相同,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人,可能造成风险。因此,为确保安全,三类账户间的跨行信息查询,应该核验个人身份证件信息。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