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避免被坑:2015理财骗局大总结、大揭秘!

2016年02月15日00:00

来源:随手记

   理财骗局中,常见的伪装或者包装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免被坑?今天我就从理财者的角度,结合案例来谈谈一些骗局惯用的伪装。

必读!避免被坑:2015理财骗局大总结、大揭秘!

   理财骗局中,常见的伪装或者包装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免被坑?

   今天我就从理财者的角度,结合案例来谈谈一些骗局惯用的伪装。

   一、当下理财者面临着有财难理的窘境

   如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两种很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银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从90年底的13%一路降低,到现在已经只有1.5%,是断然跑不赢通胀的,所以老百姓很焦虑,要进行投资,为资金寻找出路;

   但另一方面,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案件频发,触目惊心,仅仅2015年,就查处了3000件非法集资案件,今年还陆续发生了如下重大罪案:

   4月泛亚430亿 波及22万人

   9月金赛银60亿 不详

   11月 河北卓达 100亿 波及40万人

   11月 财富基石 50亿 波及7万人

   12月e租宝700亿 波及84万人

   这让很多投资者心中忐忑,风声鹤唳,闻理财色变。

   但细心观察,我也从中发现了部分国人在投资理财上,存在两个极端:

   第一是极端无知;第二是极端贪婪。

   所谓无知,指理财这么重大的事情,自己竟然不做研究,仅凭央视的广告或者地方政府的站台,就深信不宜,毅然投入了。

   这种在老年人群体中,尤其明显。据说,e租宝的投资群里,有90%以上是中老年人。

   所谓贪婪,就是明显觉察到不对,可能是骗局,但抵不住诱惑,铤而走险,赌一把。比如最近出来的“水果营行”倒闭事件,一个卖水果的连锁店,竟然充值“5000 送5000”,这种好事可能吗?我一同事的朋友就中招了。

   像泛亚,一名投资者购买前就认定其为“庞氏骗局”,仍投资800万。“第一次接触泛亚的时候,我就基本判断这是一场中国版的‘庞氏骗局’,但觉得泛亚风头正劲,不可能这么快出现危机,而且确实收益颇高。在泛亚六安的代理公司分多次投资“日金宝”近800万元。”

   更别提MMM金融互助这种明目张胆的骗局了,某些饭局上,竟然还有人大谈特谈此类理财经,投资1000,每天拿到29元收益,2个月不到回本....

   对这两种极端,其实很难说理,只有吃过苦头,才会回头。

   二、骗局中常用的伪装和证伪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结合案例,来一起看看,骗局组织者通常都用了哪些手法,来包装自己。

   包装一:高大上的团队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股东压根就不披露,这肯定有鬼;第二种就是各种宣传,各种贴金。

   包装本身没错,优秀的地方就应该展示出来,元宝也尽量把一些优点都宣传出来。

   需要甄别的是虚假的包装。

   包括学历、职称、工作履历、公司实力等等,都有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需要一一核实。

   举个例子,最近报道的XXX集团,号称有西藏的矿产,拿到了银行牌照,公司实力让人感觉很雄厚,但实际上呢?

   元宝里有篇报道,叫《XX集团:一个淫贼的励志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下“济宁郑媛媛艳照门事件”就可以查到包装下,人的真实面目。这家公司给员工洗脑,用的口号是:“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证伪的方法:第一,查注册的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先找到股东,再按股东姓名去搜索。第二,核实宣传出来的信息,看看是否有矛盾之处。

   包装二:玄乎的金融产品

   凡是骗局,都必须包装出一个产品来,产品好坏、真假都不重要,但是必须弄得逼格很高,很有说服力,同时还可能很复杂,让人搞不透彻。

   只有复杂了,投资者才不会怀疑他的收益的来源是否合理。

   来看几个社区里讨论过的例子:

   蚁力神:让农民养蚂蚁,养好后,卖给蚁力神公司,公司用蚂蚁生产出蚁力神产品。但前提,你要交保证金,10000元,1年后可以拿回13290元,年化收益高达32%!收上去的蚂蚁,大部分其实都扔掉了!

   XX网:看广告,拿分成。只要去他的网站上点击广告,就有钱拿。这种好事,有个前提,得交保证金,至少也要1万以上。

   泛亚:泛亚的产品叫日金宝,本质是投资者借钱给交易所里的买方,用于在交易所从供应商那里购买铟这种金属。但实际上,这种金属的市场需求有限,且价格又高于其他地方,实际上没有买家。那就变成了泛亚自己伪装成买主了。

   问题就来了,13%的活期,谁来支付这个利息?显然是后来的投资者,典型的庞氏骗局。

   证伪的方法:详细地考察产品的赚钱的逻辑,是否合理?高收益是如何来实现的?看看包装出来的项目,是否真的赚钱?

   比如上面的水果营行的例子,你就去看看,这个水果店能赚钱吗?经营的好吗?

   包装三:漫天报道、满屋奖项

   报道、奖项,是个参考,但在投资者的决策中,所占的权重,我认为最多不能超过5%。

   因为这些东西,太容易为利益所驱使,大部分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元宝也会经常收到要求参加评选的邀请,大部分都婉拒了。

   例如,e租宝被查前,还刚刚被授予了“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知道主办方是作何感想?

   证伪的方法:考察奖项的颁发机构,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这个奖项,是否是公认的、历史悠久的、为人所熟知的?

   包装四:地方政府与名人站台

   名人要生活,政府要政绩,所以给企业站台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前些天宋鸿兵被泛亚的投资者围堵,并写了检讨书,就是因为给泛亚站台。

   其实很多公司,喜欢开大会,请名人,聚集人气。名人与演员其实一样,收费办事,无可厚非,他们也没有义务去核实企业的背景和合规性。

   问题更多地出在骗局的制造者进行的混淆视听的宣传,以及投资者的盲目。

   证伪的方法:无视它

   包装五:假托管、伪保险

   第一种是说自己做了托管的,不论是银行托管还是第三方支付托管,不是光说就行滴,必须有证明。

   如果此证明拿不出来,就可以当成木有。

   第二种是说自己有保险,并且让人感觉项目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回来赔付。这种宣传最为恶劣!

   投资者需要区别两种保险:一是账户安全险,就是如果交易时你的账户资金发生丢失,会有保险公司来赔付;第二种是履约保证险,就是借款人违约不还款了,可以由保险公司来偿付。

   很多平台在宣传中,都是把账户安全险表述的像履约保证险,误导投资者。

   证伪的方法:如果是说提供保险的,并且是对项目提供保险的,那可以要求查看保单,无法出具的,都可以认为没有。此外,还要注意辨别,是只对个别项目提供保险,还是所有项目。

   包装六:大机构的销售通路

   有些骗局,其产品是假借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来销售的,投资者因为相信银行或者保险公司,才进行了购买。

   但往往,大部分都是分支机构私下的合作,并没有获得正式的授权。

   比如金赛银案件,很大一部分私募产品,是通过平安保险的渠道销售的;比如泛亚,是通过很多银行销售的。

   投资者往往将业务员个人与他背后的机构等同起来,因而走入陷阱。

   证伪的方法: 要确认这些销售理财产品的行为,是否是个人行为?同时,查看协议,看看协议中签署合同的包括哪几方?是否包括了你信任的银行?同时,还有看看这个理财产品的发行方,是谁,是否调查清楚了?

   三、一个透明的前提,确保人、项目和平台的安全

   上面这些伪装,如果能够一一核实,其实不会轻易陷入理财的骗局之中。

   系统地归结起来,大家还是可以按我以前文章中提出的方法,进行考察:

   透明是一切投资的前提,没有透明、没有充分的信息披露,任何事情都可以造假。

   在此基础上,考察创始人的背景,考察项目的真实和赚钱的逻辑合理性,考察平台的技术和稳定性以及电子合同的合规性,刨根到底,得出自己的结论。

   尤其是第一点,人的安全,是最最核心的,人有问题,一切玩完。

   大家仔细查查金赛银、大大集团、e租宝、财富基石、还有一些目前还不方便谈的企业的老板背景,基本上就可以体会到这点了。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