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理财规模将达到5.22万亿元

2017年08月04日00:00

来源:新华日报

  8月2日,国内银行业首家推出智能投顾产品的招商银行发布了最新成绩,从2016年12月上线至今,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宜信财富推出的智能投顾产品上线一年来,其在投资产月增长率达到33.6%,续投率52.2%,资金续投增长268%。

  智能投顾,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普通理财不一样,智能投顾更为追求资产配置。从去年开始,国内蚂蚁金服、宜信财富、京东智投、汇付天下等数十家财富管理机构均推出了智能投顾理财产品。

  去年底,在南京某传媒公司工作的黄杨购买了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智能投顾产品,获得比较满意的8%左右收益。“我主要是看中这个产品里有海外资产,通过少量的钱就可以参与海外资产配置。以美股来说,自己开户炒的话,先不说耗费很多精力,也没那么大的资金量。”他说,在计算机系统给配置的资产包里面,有债券、股票、基金等多种产品,系统不定时地根据投资标的的业绩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各类产品的权重比例,以达到最优的收益。更让他意外的是,资产包内的产品,会不定时分红。

  像黄杨这样的尝鲜者并不少。2016年汇付天下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累计投资用户超过10万名,在年龄上以20岁-40岁为主,从风险偏好上来说,稳健型、保守型、平衡型占比超过八成。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财富管理部基金产品经理邬宇旸说,客户最大的感觉就是方便,划划手机就解决了。在产品推荐中,系统会综合投资期限和产品收益率两个维度,然后提供产品组合,兼顾现金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

  事实上,对投资理财知识的渴求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中产群体。在新浪财经、智联招聘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的《2017新中产报告》中说,接受报告调查的净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可投资资产20万元-500万元的新中产阶层,理财最需要的既不是原理性知识,也不是“告诉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的功利性方法,而是家庭规划和趋势性解读,能够帮助自己对家庭的资产配置作出调整。宜信财富创始人唐宁认为,智能投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产阶层、大众富裕阶层。“这类群体难以在金融机构获得更专业的人工服务,而智能投顾则是用大数据、机器算法这样的方式,把金融与科技结合起来,创新解决这类人群的资产配置需求。”他说,机器人比人更高效。

  在蚂蚁财富平台上,机器人安娜号称财富社区“一号女神”,每天回答网友的1000多个理财、经济等问题,满意率高达93%。蚂蚁财富人工智能负责人余鹏告诉记者,安娜“学习”了金融知识、经济报告、货币政策、社会事件等多个内容,通过算法推演出变化趋势和概率,然后形成建议反馈给理财用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发展,金融与科技的碰撞越来越深入。二者碰撞的结果,就是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把以前传统金融不能做成的事情,通过创新的模式做成。7月25日,易观咨询发布了中国首份《人工智能理财市场专题分析》。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财规模将达到5.22万亿元。

  不过,市场虽然庞大,但国内发展智能投顾依然受到制约。邬宇旸告诉记者,纯粹依靠计算机系统进行产品配置存在一定的难度。“以美国为例,量化高频交易较为发达,可以选择的资产产品较多,同时能够将很多的产品变化规律变成程序,写入计算机系统。而在国内,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因此纯粹的智能投顾还不能够实现,尚存在人工的成分。”

  除了市场产品不够丰富之外,投资者的观念是另一大制约因素。余鹏认为,国内的老百姓接受理财观念教育的时间短,甚至抱着买股票的心情去买基金,大家追涨杀跌,没有长期持有的概念。“就现阶段智能投顾来说,更侧重对用户的洞察,通过对客户进行分析和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智能化的产品匹配。”

  唐宁也认为,当前投资者的投资观念教育非常重要。“要把过去的短线投机转变成长期投资,把过去固收类投资的思维转化为权益类投资的思维,把过去单一机会的思维转化成资产配置的思维,我觉得还是非常大的挑战,而智能投顾则是普及资产配置理念的较好方式。”

  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那么,涉及到钱袋子的事,交给机器人,靠谱吗?对此,余鹏认为,靠谱与否取决于三方面因素,即用户洞察能力、智能化匹配引擎、市场洞察能力。以蚂蚁金服为例,大数据可以勾勒出用户画像并通过算法完成智能化匹配,而市场洞察力则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来共同完成。目前已经有部分金融机构在蚂蚁财富上开设了财富号,使用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日均交易额涨幅达到243%,日均客单的涨幅也达到190%。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