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休假除刺激消费还能带来什么

2015年12月16日0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观察■本报记者 童彤

  近日,河北、江西、重庆等地相继出台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弹性休假模式”,以促进错峰休假出行。一时间,围绕借两天半休假刺激消费的关注再度成为热点,其间亦不乏对我国休假制度的再度讨论与思考。

  说起两天半休假,早有国家层面的政策部署。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由此便引发了社会对两天半假期的关注。

  而这一关注正因近期地方对《意见》展开实质性落实而演变成对“两天半假期究竟能带来什么”的思考。

  11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为职工外出旅游创造有利条件。

  11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弹性作息制度,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12月1日,重庆市出台相关意见提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从各地实践中不难发现,“鼓励”成了核心词汇,这就意味着有观点指出的由此或将拉开两天半假期常态化序幕的论点少了支撑基础。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解释,弹性作息需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即将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安排放假。

  显然,《意见》所列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劳动法范畴之内的,换言之,如果真如各界所说将两天半落实成固定假期安排,恐怕还必须面临法律修订的阻碍。但是,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一制度安排,至少在地方层面,我们看到了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变相实现,尽管尚未站在全面落实以及法定落实的高度。

  另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具体问题是,两天半假期的落实究竟将从哪些行业、哪些单位开始?《意见》中所谓“有条件的地方”显然已经破冰,那么这些确定落实两天半假期鼓励政策的地方将从哪些“有条件的单位”开始落实则吸引着不少眼球。

  诚然,在多数人眼中,“有条件的单位”无非又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那些民营企业而言,就连目前的双休都难以贯彻,更何谈两天半假期?由此,社会上也不乏对“两天半假期或沦为机关事业单位新福利”的论调。

  记者以为,作为一项国家层面予以鼓励的政策措施,姑且不论及我国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更深层次的休假制度安排,单就两天半假期而言,其初衷立意值得肯定,且就目前而言,两天半假期的政策设计是在既有法律框架和休假制度框架内,最有可能实现的休假制度变化。实际上,多出半天的假期安排所能带来的附加效果或还不仅局限于对消费的刺激。

  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对缩短工作时长的做法早已在欧洲国家有过实践。近日,在法国的一周4天工作制、瑞典的每周30小时工作制获得成功后,比利时布鲁塞尔也计划对这种新制度进行尝试,实现工作时数减少但却获得同样的工资。

  布鲁塞尔市政府计划模仿法国和瑞典的办法,从一周5天,38小时到40小时,改成一周4天,也就是30小时的工作制。值得关注的是,其目的在于促使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灵活。按照统计,这一制度首先从布鲁塞尔地区的清洁部门开始做试点,如果实验成功的话,很可能会创造400个到500个额外的就业机会。

  分析欧洲国家热衷通过减少工作时长的原因,可以发现其共同着力点更关注于工作效率本身的提高以及对人文的关怀上,而将落脚点置于增加就业的想法看似不合逻辑,实际上却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所在。

  这一点对于我国专注研究劳动力资源与市场的业内人士而言,不知是否已经展开关注,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国家层面,每逢涉及节假日安排的新调整都被牵连至刺激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上来,在记者看来,客观而言这或许是最为直观的联系,但深层次看,假期的增多本身并不与消费有着必然正相关的联系,反而是当劳动者生存与生活保障得到强化后,消费力量自然会得以彰显,从这一点出发看增加就业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就业市场,往往对外显示着工作时长不断降低、就业不断充分、消费占经济结构比重不断增长的发展轨迹,其间的逻辑看似不着边际,实则环环相扣。当然,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各界不断警惕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积极推进并促成了延迟退休的实现;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就业难题,看似悖论的存在背后,正折射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期的一对主要矛盾,即现实发展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客观需求难以匹配。

  这里面,现实发展即可理解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充分,等等。毕竟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渐行渐近,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而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确保生产效率不断增强,安居乐业成为常态,显然政府还有很多可为空间和手段。其间,类似鼓励两天半假期的柔性政策的确可为,而研究常态化的工作时长减少或者也可视为未来影响我国消费和就业市场的一剂良药。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