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正成互联网金融企业比拼的“内功”

2015年11月27日00:00

来源:新华网

  经历过“跑路潮”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逐步被纳入监管后,行业风险仍在持续释放,而风控正在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比拼的“内功”。

  P2P平台鑫利源10月份发布清盘公告后,日前发布了一条“跑路公告”,而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上线到“跑路”仅用了3个多月。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控。”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说。

  互联网金融公司优贷通董事长钱春华表示,很多平台其实更多地带有互联网基因,对风控不如金融机构那样天生敏感,但是风险永远是个滞后并隐藏在收益背后的东西,业务成交时并不能显现出来,因为这时候更多看到的是即期收益。

  杨峻认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否从竞争红海中突围而出,取决于风控资源的投入、风控体系的搭建,也就是说,要看它是否愿意把风控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骆玉鼎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资产端和理财端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获客难的情况。分享经济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障碍,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互联网金融平台很难克服这个障碍。所以,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大量出现这类企业破产、倒闭、“跑路”的情况。

  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CEO表示,P2P给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一般在15%,加上销售员返佣,人力、租金、运营等,综合成本已经超过30%,这意味着必须从资金使用方拿到超过30%的收益才能盈亏平衡,而这个收益水平蕴藏的风险可想而知。

  “互联网金融经过懵懂的发展期后,已经进入比拼内力的阶段,这其中风控是关键。”浙江658金融网首席执行官杨扬表示。

  互联网金融应该怎样管理风险,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一行业不像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风控体系,需要从业者自己去思考,去创新。

  其实,风控和业务的矛盾是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最为纠结的难题。陆金所曾经在内部讨论,以风控流程中信息披露环节为例,相对于很多平台的“标准化、格式化”的风险提示,陆金所推进的是“差异化风险提示”的战略,尤其对非标产品,会具体对每一款产品进行信用评级、投后追踪。于是就有销售人员担心:你都告诉人家这么多风险,谁还敢买呢?销量如何达成?

  “我们也做过测算,这么做可能会影响10%到20%的业务量。不过,这些牺牲的交易量,其实就是不应该产生的交易量。”杨峻认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到了比拼风控“内力”的时候。只有将风控打造成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构建全流程立体化的风险管理架构,平台才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骆玉鼎建议,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化,政府需对这个领域加强监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