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发新招 新三板成就首批互联网金融富豪?

2015年12月07日00:00

来源:华夏时报

  12月3日,麦子金服突然对外宣称,将实施全员持股计划,并有意筹备上市。记者获得的该公司内部流出的邮件信息显示,麦子金服已经委托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持股计划,力争让员工按照级别拿到相当数量的期权。

  继宜人贷宣布宣布赴美上市后,又有多家P2P平台传出上市计划。日前,陆金所被曝正在进行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明年3月或冲刺上市;民贷天下、PPmoney等宣称拟挂牌新三板。

  一场P2P平台融资大潮开始席卷资本市场。

  P2P平台纷纷推出全员持股计划

  “缺钱的平台将自行湮灭,有钱的平台还想更有钱!这就是目前国内P2P领域的生存现状。”12月4日,上海一家大型P2P机构负责人感叹。

  麦子金服无疑是不缺钱的主,但仍想通过全员持股来进一步扩充资本。员工持股计划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是否具有潜力投资价值、实现跨级发展的风向标,公司一旦上市,就会造就一大批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因此全员持股计划有着造富机器之称。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造富狂潮来自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其上市前全员持股计划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富狂潮,新的财富传奇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向往,也憧憬着自家公司上市的造富情景。

  百度于2005年6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发行当日股价涨幅高达354%,造就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创造了当时的一个造富奇迹。腾讯2004年6月挂牌港交所,根据当时的发行价格,腾讯诞生了5个亿万富翁,7个千万富翁。但IT界最大规模的造富运动来自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自1999年创立以来,就以股票期权和其他股权奖励的形式,向员工发放了26.7%的股份。按照其招股书所提供的IPO发行价计算,阿里巴巴当年的参考市值为1550亿美元,共为员工带来了大约413.85亿美元的巨额财富,造就了上万名的百万富翁,这是国内目前IT类上市公司最大规模的员工造富纪录。麦子金服此次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这一计划,则是想造就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批富翁。

  不过,本报记者了解到,麦子金服还不是国内首家推出员工持股的平台。12月2日,广州的民贷天下比其早一天宣布全员持股,据悉,民贷天下全体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景华博雅正式收购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民生加银资管所持的35%股份,员工变身第二大股东。而民贷天下已正式启动新三板上市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从麦子金服内部获得的信息则显示,其目前全员持股计划细则正在讨论中,一旦正式推出,麦子金服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首家大规模实行全员持股计划的公司。

  截至目前,麦子金服的累计交易总额已突破100亿元,而民贷天下的交易总额约为20亿元。

  为何要争夺“新三板P2P第一股”?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P2P平台开始向员工推出持股计划,是一项“慷慨”的馈赠,那么新三板则是其通向财富之门的一个通道,尽管在新三板挂牌远不能称作是上市。民贷天下就是其中之一。

  12月2日,民贷天下CEO刘军宣布启动登陆新三板计划,其亲自担任组长的内部工作组已经成立,聘请的主办券商在11月入驻到公司,这次股权变更则是为其挂牌新三板并进一步上市打下基础。

  抢夺新三板P2P第一股并不止民贷天下一家。广州P2P平台PPmoney宣称即将登陆新三板,团贷网也声称计划在新三板上市。金蛋理财、恒富在线、安心贷等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公司则已通过借壳、收购等方式曲线登陆新三板。但直接挂牌的P2P平台目前还没有一家。

  本报记者从公开信息了解到,目前挂牌新三板的条件并不严苛,公司需要存续两个会计年度,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主营业务突出,就是要求营业额持续增长,但并没有盈利要求。对于P2P公司而言,相对合适。

  为何要抢夺“新三板P2P第一股”?民贷天下常务副总经理陈挺表示,新三板上市之后,主要可以为其平台进行品牌背书,从而让投资人更安心。“一些中小P2P平台扎堆宣布上市,以增信的需求为主,融资的功能仅是辅助。”上海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观察人士何亮(化名)如是指出。

  “当下的新三板并不是未来的新三板,有可能是为中国主板、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做好储备。”此前,上海资邦控股执行总裁韩瑾在一场《解译新三板》的论坛上曾表示。

  毫无疑问,新三板是绝大多数中小P2P希望跻身并能够获得融资“曲线”上市的一种方式。

  今年7月发布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国家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注册制改革也被明确提出。

  “随着注册制改革和P2P行业监管细则完善,P2P上市的步伐将会加快,主板上市是很多平台的终极目标。”上海一家刚完成融资并购的P2P平台CEO表示。

  日前,宜人贷宣布赴美上市时,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相较1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宜信冲击P2P行业第一股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价值更有营销价值,其上市品牌背书的意图大于融资。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