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遭滑铁卢 银行理财与互联网宝宝遇冷眼

2015年12月31日00:00

来源:金融投资报

  收益率遭滑铁卢 银行理财与互联网宝宝遇冷眼

   2015年受 5次降息因素影响,市场利率一路走低。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从1月底的5.25%降至11月底的4.34%。互联网“宝宝”表现更是差强人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宝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3.6%,且多款产品收益率早已“破3”。

  本报记者 吉雪娇 制图 王珍

   银行理财:发行量和收益率现双降

  2015年备受所期待的银行理财收益年末翘尾现象却迟迟没有出现。来自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近期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较此前微跌,而圣诞、元旦两个节日的专属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仅为4.52%。

  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先扬后抑。融360数据显示,收益率最高为1月份的5.76%,最低为8、9月的5.03%。然而,2015年以来,伴随着历史上绝无仅有的5次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充裕状态一直在持续。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是一路下行。不仅前两年动辄超过6%,甚至高达7%的情况再难出现,且时至2015年7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就跌破了“5%”这一被市场颇为关注的关口,到7月份时持续下行的收益率再度跌破4.5%。

  不仅如此,按照惯例,年底时会因各家银行集中发行较高收益率理财产品而形成一小股理财高潮。然而,2015年备受所期待的银行理财收益年末翘尾现象却迟迟没有出现。来自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近期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较此前微跌,而圣诞、元旦两个节日的专属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仅为4.52%。

  据银率网统计,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2014年一季度见顶之后,近两年来整体上呈下跌趋势。外币理财产品2015以来整体上也呈下跌趋势,不过,随着美元走强和美元理财收益止跌回升,近三个月呈企稳反弹走势。

  其中,8月份之后,5%-6%这一预期收益区间的非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快速减少,占比由上半年的70%以上,已下降至10%一线,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而4%-5%这一预期收益区间的产品发行量快速增长,目前占比已超60%。与此同时,1-6个月的产品数量是理财市场的中坚力量,2015年占比基本上保持在80%左右,从收益类型看,非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发行量基本都保持在70%左右。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经济基本面表现不佳、优质资产比以往更加匮乏、央行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这三个主要因素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跌的趋势也很难得到根本改观。2016年上半年,平均预期收益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至4%一线。

  事实上,令投资者倍感不安的,还有银行理财今年不断爆出的提前终止潮、到期亏损等消息,对其“无风险理财”形象的大幅损害。在2011年至2014年,出现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仅分别为33只、44只、55只和38只,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8月末,今年已有50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理财产品中,又有33款提前终止。

  另一方面,尽管银行理财产品2015年的发行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但不同银行间的分化却进一步加剧。其中,分银行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发行量占比减少,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占比大幅增长。上述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与银行理财市场正在发生的转型改革有关,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走向开放式的路上步子较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显得比较滞后,2016年,这一变化会继续,二者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更大。

  此外,对于2016年理财资金的动向,业内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银行理财增加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方向不会改变,而借此提升收益率将是理财资金入市的最大动力。

  互联网“宝宝”:多款产品收益“破3”

  曾经理财市场风光无限的“宝宝军团”,今年以来同样遭遇收益下滑的尴尬。随着本轮降息周期的开启,余额宝收益也一路走低。截止11月1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2.887%,创出新的历史低点。

  曾经理财市场风光无限的“宝宝军团”,今年以来同样遭遇收益下滑的尴尬。

  作为互联网宝风潮的开创者,2014年1月,上线半年的余额宝收益率曾创下6.763%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随着本轮降息周期的开启,余额宝收益也一路走低。截止11月1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2.887%,创出新的历史低点。

  事实上,余额宝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经历了6次降息和5次降准之后,理财市场已陷入集体“低利”。曾经风光无限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亦不例外。据融360监测数据,截止11月1日,67只互联网宝宝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3.17%,其中收益率在3%以下的宝宝有30只。随之而来的1个月中,互联网宝宝的收益率也是“跌跌不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亦未能出现明显起色。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宝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3.6%,意味着年初买了10万元“宝宝”,年末大致收获3600元的利息。相比2013年,宝宝类产品动辄6%、7%的年化收益率,利息折损近大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们的规模并未因收益水平的持续低迷出现过度缩水。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公募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为7.2万亿元,仅次于今年5月份7.36万亿元的峰值,创近几年新高。其中,货币基金规模高达3.4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2015年规模翻倍的30家基金公司中,华宝兴业基金的表现最抢眼,凭借场内货币基金规模激增,2015年华宝兴业首次跻身基金规模前十位。

  这与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处于低谷不无关联。在当前缺乏更多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向记者表示,流动性占据优势的“宝宝”,几乎已经成为代替银行,存放“散碎银子”的最佳选择。

  虽然在年末最后一个月,由于年底存在银行业绩的季节性因素,“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出现“翘尾效应”,经过连续两周反弹,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水平从此前的2.9%左右提高到3%以上的水平。其中,在纳入统计的52款宝类理财产品中,超过10款每万份日收益超过1元。

  但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均认为,双降对货币基金的影响相对长期,未来宝类理财产品收益走势进入下跌通道仍是大趋势。未来宝宝类产品或将逐步失去优势,生存空间也将遭受挤压。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宝宝类产品更为重要的竞争力将不再是收益率,而是功能性和便利性。只有通过增加便捷性、安全性应用场景等,才能够培养用户黏性,并得到生命力的延续。

  银行理财

  圣诞、元旦两个节日的专属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4.52%。

  互联网“宝宝”

  截止11月1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2.887%,创出历史新低。

  分析人士均认为,双降对货币基金的影响相对长期,未来宝类理财产品收益走势进入下跌通道仍是大趋势。未来宝宝类产品将逐步失去优势,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同时,银行理财也将受到投资者的冷眼。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