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协会首秀 监管层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2016年02月02日00:00

来源:P2P观察网

   作者: 金微

  筹备已久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终于迎来首秀。

  1月2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开展首场培训活动,主题为“学习政策法规、防范金融风险、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位于北京郊外的稻香湖酒店,吸引了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410家单位和机构参加,北京零下的温度挡不住互联网金融的热情。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协会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李东荣亮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希望大家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这个行业的信誉。”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关注金融风险。

  作为会议主办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筹)邀请了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人民银行科技司、条法司、调统司、金融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对参会代表进行培训,让大家更加了解政策方向。

  华夏互联网金融现场了解到,多位政策层人士释放出重要信号,对互联网金融的鼓励支持态度没有改变,并提出“科技革命风口与经济转型结点“等说法,期望互联网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宏观政策,通过行业自身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协会首秀 监管层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为何半数是银行?事实上,在培训会议举办之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对此就较为关注。“为什么有这么多传统金融机构参加呢,至少一半。”一名参会网贷负责人在华夏互联网金融微信群的询问引起大家的讨论。

  29日当天,华夏互联网金融记者在现场看到,传统银行随处可见,工农中交建,民生平安等大行,还有各地的城商行,如徽商银行、江西银行等,甚至还包括一些地方的信用社。

  主办方的资料显示,410家单位和机构参加,其中半数左右为银行,其他包括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等,参会的网络借贷公司约40家,不到总企业数的10%。

  为何银行纷纷往互联网金融协会里扎?这或与近年来银行业的变化有关,目前大量传统银行通过自营或参股等形式纷纷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尤其是城商行将互联网金融视为赶超机会。现场互联网金融协会人士也证实,这些传统金融机构都是会员企业。

  现场参会的平台掌众金融联合创始人谭春接受华夏互联网金融采访时说,银行积极拥抱互联网,一方面出于获客考虑,他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服务于主流用户80后、90后,另外互联网金融能更好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效率问题,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征信、风控能帮助银行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是p2p专利,传统金融在社会融资总额中占决定性作用,有转型需要,需要互联网来改造。”

  有现场传统银行负责人谦虚地说,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会。他向华夏互联网金融介绍,自家银行很早就递交了协会申请。“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压力挺大,像作垂直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非常了解市场和行业,通过专业服务客户,这是银行所缺乏的,银行的客户和产品太多太杂。”

  在他看来,相对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在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等方面与新的互联网金融有明显的差距,“银行条线分割明显,较难做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而且在科技领域有较大差距,反应速度也比较慢。”

  这位银行人士并不讳言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其中互联网银行是四大战略之一,“我们在探索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将互联网金融作为银行的手,提高效率,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会员企业合力贷CEO刘丰说,银行来参加互联网金融说明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很看好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传统金融的借助新技术的一种本能业务延伸,监管层对传统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能力,合规性方面更认可一些,也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在传统金融业态和工具上进行渐进式变革和摸着石头过河式创新。”

  目前,在整个央行社会融资规模中,传统金融依然占据主力。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培训会上介绍,互联网金融融资余额4300多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中,占总量的0.3%,但占表内其他项目40%之多,“但成长速度快,增量多,而且比重会越来越高。”

  鼓励支持但要防风险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e租宝等事件层出,政策紧箍咒开始收紧。最近,深圳、上海、北京则陆续叫停了P2P等新增互联网金融公司登记注册,同时部分地区下架户外广告,让行业感到寒冬到来。

  不过,这次培训会释放的信号来看,国家政策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依然是肯定成就,并大力鼓励支持。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演讲时说,近年来互联网企业频繁介入到金融服务行业,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增进了社会的整体福利。

  培训会还释放了些新的说法,比如技术革命与经济转型双重效应。

  人民银行条法司处长王晋在谈到十部委出台的指导意见制定背景时说,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作用的定位是带动我国经济转型的推动力量。“采用适度监管原则,在监管上弹性灵活把握。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宏观政策。因此只要是对实体经济确实有支持作用的金融创新,都是鼓励和支持的。”

  王晋说,目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风口上,也处于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通过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的结点机会,通过行业自身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带动现有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的发展,这是我们给予互联网金融相对高的定位。”

  与之相呼应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体系建设。央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现场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的框架搭建工作,标准体系分为通用基础标准、产品服务标准、运营管理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标准等5大类。

  当然,在强调发展时,风险防范也是主要内容。李东荣用“学法规、防风险、促发展”九个字总结了行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在李东生看来,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作了要求,“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行业面临的重要使命,而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更是整个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央行条法司司长张涛致辞时也从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方面大力强调了风险防范重要性。

  管理办法意见反馈多

  去年底,银监会等四部委《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至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也就是说,前几天意见接收时已结束。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兴在培训会上透露,收到很多意见,整体反馈正面,有一些对细则的具体意见。“但是监管细则是遵守央行的指导意见,我们是制定具体的细则和办法。”

  这个细则向外公开“征求意见稿”,除了明确了P2P信息中介的定位,还强调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非法集资。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培训会从金融历史角度解读为何要设三条红线。他说,只要有资金池短贷长放,就无法克服金融风险,就无法克服流动性风险。“更何况P2P你没有接入银行、没有拆借,不要侥幸,规模作大了一定会有流动性风险。”

  他强调,不能搞资金池因为流动性风险没法克服;不能做担保因为信贷风险不能克服;不能非法集资。“P2P不能触碰三大红线,短期有过渡时间,但长期一定要调整。”

  姚余栋同时解释了为何P2P只能作信息中介,“因为你增信不起,让投资者承担风险或者是发资产端的人,而P2P则要守身如玉,你的职责是对投资者适当管理,在资产端对资产风险进行管控。”

  走向何方

  至于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演讲嘉宾还是普遍看好。在姚余栋看来,P2P和众筹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前景光大,只要坚持底线作好自我自律,未来一片光明。“中国的P2P做的是类银行的投行业务,既做资产端,又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P2P的运营要求很高,未来必然走向牌照制管理。”

  事实上,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纵深方向发展,服务于更加细分领域的市场,不仅在于应对监管环境的变化,还有更深层次的市场变化。

  在吴晓灵看来,互联网金融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我们现在只有一元起投的公募基金,百万起投的私募,这中间存在着投资市场需求空缺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我们互联网金融力量去填补。”

  参会企业投壶网CEO妍如昱对此深表认同,我们的业务模式是采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标准筛选项目,相对来说降低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门槛,一般起投金额是二十万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略低。“我们主要服务的客户是还未到标准私人银行标准,但是有比一般的大众投资人资产层级更高的这部分客户,通过我们可以增加这部分投资人过去无法涉及的股权投资领域,这也是增加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

  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等,但行业洗牌的担忧一直存在。不少平台依然希望抱大腿、找大树。近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银行的合作越来越多,除了银行存管外,还有授信支持。在他们看来,传统金融机构依然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爱钱帮创始合伙人CEO王吉涛此前接受华夏互联网金融采访时说,与其说我们我们需要银行什么不如说我们羡慕什么,“我们现在已经和银行达成存管系统,还有资金方面有千万级的授信,资产开发方面与银行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合会非常精彩,P2P模式演进的变化会非常大。”

  理财范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们预测会有更多的优质平台会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出来的效果会很惊人,包括我们现在在谈托管融资更多的在乎的是他们的资源。“现在其实有很多金融机构在找我们合作,他们很看重我们的营销和产品设计能力,他们的优势在金融端,其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是很合理的。”

  在掌众金融谭春看来,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这种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互联网金融以后就是现在的传统银行、传统金融代名词,未来兴许银行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银行。”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