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资金银行存管陷纠结 定义尚不清晰

2016年02月22日0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P2P资金银行存管陷纠结 定义尚不清晰 

柏可林 摄

  “我们还没完成存管,但仍在积极进行中。”2月18日,深圳一家P2P公司的运营负责人李翔(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相比于他们这些“草根”,银行更青睐国资、上市背景等根正苗红的平台,以及那些已经在行业内占据相对优势的平台。

  李翔所在的这家P2P公司成立于2014年,虽不是银行所喜爱的业内“大户”,但背后也有港股上市公司的投资做背书。不过,和银行方面接触已久,目前仍没能与银行达成最终合作。

  显然,在去年12月28日P2P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P2P平台们正急着解决资金存管问题,希望尽快接入银行存管系统。但目前来看,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这条路并不好走。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涉足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80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其中,只有10家平台已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真正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其余70家平台仍处于签约-系统对接阶段。

  多位P2P平台以及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2P平台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存管之路难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多数银行似乎仍未决定接入这“烫手的山芋”,因为在银行看来,P2P平台的业务量并不算大,而且风险很高;另一方面,一些P2P平台也在观望,毕竟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必须对原有的业务作出重度改造,这相当于“剥一层皮”。

  问题棘手推进缓慢

  在监管要求及投资人对资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台已开始积极行动,纷纷与银行沟通资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支持下,银行也想抓住此波红利,开展此业务的积极性迅速增长。

  随着P2P平台数量的急剧增多以及“跑路”等事件的频繁发生,对P2P平台的监管呼声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2015年7月18日和12月28日,监管层分别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均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所谓的客户资金存管,是指第三方机构根据投资者在网贷平台上的自主操作所产生的信息及指令,实现客户资金的往来清算。网贷平台只承担信息中介角色,这样使得投资者的资金、P2P平台自身的资金、项目资金都隔离开,并进行分账管理。

  在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之前,很多号称有资金托管的P2P平台多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的模式。但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参差不齐,监管体系和法律并不健全很容易钻法律空子,投资人的资金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托管保障。

  虽然《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资金存管制度,进一步规避了P2P平台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不过,由于对于资金存管的规定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在政策落地后,绝大部分P2P平台仍依靠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

  之后的P2P监管细则意见稿,第三十六条中明确提出了“客户资金存管”要求,同时强调资金存管机构对出借人与借款人开立和使用资金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根据合同约定,依照出借人与借款人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发出的指令,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进行存管、划付、核算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的“客户资金保护”条款中,银监会确立网贷信息中介机构须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这意味着,P2P平台必须选择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所以,春节过完后,交易资金银行存管将是P2P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监管要求及投资人对资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台已开始积极行动,纷纷与银行沟通资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支持下,银行也想抓住此波红利,开展此业务的积极性迅速增长。

  盈灿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涉足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80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

  国诚金融CEO王建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诚金融已与浙商银行达成合作,是浙商银行首批资金存管的P2P网贷平台,也是P2P网贷行业中与银行达成资金存管合作的最早一批平台之一。双方早在去年10月8日就达成了资金存管合作协议,目前已进入双方技术系统对接的阶段。

  李翔对记者表示,2016年,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对接是其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已经和一家银行在做技术对接。“我们不像有些平台那样,只占名额,不实际对接,我们先测试对接没有问题之后再签约,预计上半年内可以听到我们正式接入银行存管的好消息”。

  但这部分已与银行签约的平台仅占据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与银行签约的80家平台中,只有10家平台已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真正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其余70家平台处于签约-系统对接阶段。

  银行存管定义尚不清晰

  由于银行从头开发资金存管系统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平台会暂时选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过渡。

  在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伟看来,目前P2P监管条例中对银行存管的定义尚不清晰,是P2P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工作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现在存在很多种模式,哪种模式达到了监管的底线尚无法得知,很多平台处在观望状态。”魏伟说。

  据魏伟介绍,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后,P2P网贷平台与银行的合作主要采取3种模式:“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平台保留自主权的银行存管以及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

  其中,“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一般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或P2P网贷平台在存管银行开设存管账户,并根据平台发出的相关指令完成充值、投资、提现等功能,而由银行监管资金流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则担任技术辅助方,提供支付结算、技术咨询、服务定制、运营维护等服务,协助银行更高效地完成所有借贷资金在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存管账户之间的划转。

  平台保留自主权的银行存管是在联合存管模式的基础上,省去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环节。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银行开设虚拟账户,这个虚拟账户与投资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有交易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根据交易情况,向银行发出交易指令,银行则按照平台的指令完成交易。这种模式更像是事后对账模式,即P2P完成业务撮合后,将投资账单交由银行审核资金流向是否合规。

  而在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中,银行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投资者注册投资平台账户的同时,银行就已经在平台上设立了一一对应的账户。而当投资者投资或充值时,页面将自动从平台跳转至银行网站,而用户的交易密码则由银行掌管。用户每操作一步,银行都会及时将信息回馈给客户让其进行确认。而用户也可在银行网站上,查询到自己在平台上的详细流水,做到点对点的操作。无论是用户投资,还是还款,账户都一一对应,保证平台无法接触到任何资金。

  在3种模式中,由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安全指数最高、执行难度也最大。

  “银行需要为平台量身定制一套专门的存管系统,银行和平台均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和技术力量。”魏伟说。与此同时,银行需要对平台有充分的业务理解。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真正实现直连银行存管的平台凤毛麟角。

  相比之下,由于银行从头开发资金存管系统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平台会暂时选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过渡。

  不过,目前政策对银行存管的定义尚不清晰,尤其是对门槛较低的联合存管模式到底合不合规,业界还存在争议,所以更多的平台以及银行选择观望,等待监管细则的进一步明晰。

  据魏伟透露,银监会相关部门已经与银行开始讨论制定P2P资金存管的具体操作细则。届时,哪些模式不合规细则应该会交代明确。

  两不情愿难点多

  目前为止真正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对平台准入有严格要求,银行开发系统周期长,平台投入成本高,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和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双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当然,除了政策层面,P2P平台以及银行们选择“观望”而不快速行动的原因更在于执行的代价与难度之大。

  王建章表示,在国家宏观鼓励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也希望快速争夺这项业务,毕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银行首先会对P2P平台进行调查甄选,只会与那些合规合法运营的平台进行合作,并且优先考虑直接并入业务系统中。这种调查甄选过程显然是需要时间来推进的。

  魏伟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说,不积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即使去对接P2P平台,也要有严格的考核,首先这个平台得有足够的规模,否则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也不划算,毕竟银行也是盈利机构。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会给银行带来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被定性为非法集资,部分银行暂停了P2P充值业务,如农行、交行、招行等,均在本月初暂停了网贷平台充值业务。

  一位浙江城商行的风控部负责人更是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目前,网贷领域属于高风险板块,再加上平台的业务量并不大,对银行收入贡献极其有限,银行根本没必要为此冒风险。

  “另外,银行本身就有小贷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说,P2P其实是抢了银行的‘饭碗’。”上述风控部负责人表示,所以银行不积极是可以理解的。

  据魏伟介绍,银行托管系统的开发需要银行与平台双方的努力,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这套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一家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投入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平台需要设立一支不小的技术团队,这将是巨大的支出。”

  以积木盒子与民生银行的存管系统为例,该系统于2015年7月2日上线,是业内首家上线的完全意义上的银行托管系统。

  魏伟告诉记者,积木盒子在一年多前就已经为搭建与民生银行的存管系统投入了30多人的专职技术团队并经过历时9个月的系统搭建与调试,才完成这一系统的开发。

  王建章也表示,目前为止真正与银行进入资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对平台准入有严格要求,银行开发系统周期长,平台投入成本高,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和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双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盈灿咨询分析师张叶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资金存管推进缓慢,一方面当下真正出类拔萃的大平台并不多见,大多数平台无法满足银行在资金、股东、团队等方面的谨慎要求,另一方面银行也对小额分散、交易频繁、网站迭代快速、利润微薄的P2P网贷平台不太感兴趣,更不愿意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新行业押上自己的信用。

  如何破题

  银行与网贷平台的对接是一个冲突和碰撞的过程。P2P关注用户体验,监管层关注风险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为合作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

  按照P2P监管细则意见稿的要求,不合规的P2P平台将有18个月的整改期。届时,不合规的平台将被踢出局。

  “对于我们来说,18个月的缓冲期已经足够,目前我们与银行的存管合作推进其实已经在进行技术对接了,但我们不像有的平台只占名额不做实际对接,我们先测试对接没有问题之后再签约。”李翔说,“预计上半年内可以听到我们正式接入银行存管的好消息。”

  李翔认为,就行业来说,由于前期的野蛮生长不排除有平台无法在18个月内完全符合合规要求,那么势必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毕竟合规转化能力也是平台实力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当下资金存管推进缓慢的难题?

  王建章坦言,银行与网贷平台的对接是一个冲突和碰撞的过程。P2P关注用户体验,监管层关注风险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为合作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与P2P的合作中,只有银行与平台共同成长,趋利避害,才能合作双赢,这正是互联网金融健康生态的开始。

  “解决资金存管困境一方面依赖行业自身的自律发展,说白了资金存管也是监管层进行市场淘汰的手段之一。”李翔认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更深入地了解P2P发展中的问题,避免错杀无辜。

  “目前其实没有更好的办法,P2P平台努力在调整期内符合合规的要求,积极推进银行存管的合作。”李翔说。

  业内有观点认为,大银行兴趣不大,城商行、区域性银行或将是未来平台资金存管的主力。记者梳理资料发现,相比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积极性要高很多。

  对此,李翔说,其实,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之后,积极争取存管合作的平台其实大都在争取网贷行业第二梯队的地位,因为,目前第一梯队也大部分已接入银行存管,以国有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

  “但第一梯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成立两年左右的发展中平台,这个群体较大风险也相对较高,鉴于发展潜力依然存管于是地方性银行适时跟进,像江西银行、厦门银行、浙商银行就在这次存管合作中较为活跃。”李翔认为,作为还未接入银行存管业务的P2P平台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余地,从这个角度讲城商行确实是主力军。

  但王建章认为,未来的趋势还是以几大国有银行为主。“城商行因为自身的特点,相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经营灵活、信息传递快捷、决策链短等优势,也有内生的产品设计能力,也能更好地满足P2P网贷平台的需要。但是,未来的趋势一定还是几大国有银行。”

  魏伟也认为,对接P2P平台,城商行的IT建设及互联网化程度与大银行尚有差距,城商行是否成为未来对接P2P资金存管的主力军,还要看P2P资金存管的具体操作细则的内容。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