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下 风险控制仍是核心

2016年12月08日00:00

来源:未央网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任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实践创新之时,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更是处于创新突变的风口。一次技术的创新,极易引发蝴蝶效应,带动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重大变革。

  创新是把双刃剑,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运用好创新,在真创新和伪创新之间取得动态平衡,真正落实,不流于形式,很关键。

  伪创新流行,触达用户禁区,大打擦边球

  最近,因裸条事件以及部分用户滥用支付宝的社交功能,引发公众调侃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于创新模式的思考。

  金融具有可变的特点,加之互联网技术加持,极易创新,也需要创新。一般而言,创新模式,一是“拿来主义”,即借鉴西方先进的模式经验和技术优势,本土创新。二是市场基础上调研,挖掘市场新痛点,提供用户新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用户流量为王的当前,开发新市场,为解决用户新需求,亟待创新,但平台要守住底线,否则极易沦为伪创新。

  什么是伪创新?伪创新,即是偏离正确创新方向,扰乱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劣币驱逐良币,行业声誉和用户信心受到冲击。以近日引起争议的社交模式为例,模式创新无疑,是传统金融借款需求覆盖有限的有效补充以及产品创新,但这一创新为部分用户的不正当需求提供了空间,从而破坏整个系统健康运行。

  对此,平台要评估好创新优势和劣势,进行整体评估,严防安全风险漏洞。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平台利用相似概念鱼目混珠的情况,监管当先,用户辨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也很关键。

  去伪存真,风控是核心

  互联网金融创新涵盖信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多方面。一方面,平台引进大数据完成大数据征信,打通信息壁垒,高效便捷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开发新技术,增强风控,升级系统,优化产品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作为风控安全的主动力,逐渐占领创新制高点。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是金融,其活动始终没有超出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范畴,更没有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也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副外部性的特征。此外,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远超传统金融的环境下。很大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发展,风控和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在平台实际业务中,平台应该将创新发展和防范风险适度平衡,平台运营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

  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一方面市场机会巨大,另一方面平台安全性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共有105家,其中问题平台44家,停业转型平台61家。

  运营及收益的稳健离不开严格的风控,风控是众多平台大力发展的重点。一般而言,风控是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进行实时监测,风险防范。金融服务大多为生态闭环,涵盖贷前、贷中、贷后,中间审查、管理、服务缺一不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大力优化、完善大数据模型,其他平台也在积极开发、丰富数据模型。以团贷网为例,其金融服务模式多元的同时,依托采集的数据,自主研发智能大数据天秤系统,效果显著,运营稳健,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风控不能简单停留在闭门造车阶段,互通数据,适当合作也是行业的共识。以芝麻信用为例,作为第三方征信机构已经在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酒店、租房、出行、婚恋等上百个场景为用户、商户提供信用服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备受平台追捧,除了如点融网、团贷网等老牌平台与芝麻信用建立有合作关系,一些小型融资平台也在积极对接合作。

  无风控,不安全,无创新,不发展。模式创新也好,技术创新也好,不能僭越法律、道德以及政策监管底线,以用户非理性需求为代价,换取高收益,以创新为由免责。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