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台企业蜂拥智能制造 机器人使用率猛增

2016年12月23日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政策密集出台 企业蜂拥智能制造

  对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峥来说,2016年非同寻常。年末,万力轮胎合肥工厂正式投产。和人们以往印象中制造企业“傻黑粗笨”不同,这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厂房中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各种型号的机器人穿梭其中。但就是这种“无人”工厂,年产200万条轮胎,生产效率比同等规模的传统工厂提高了至少30%。

  2016年,随着智能制造领域全年十余项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万力轮胎一样,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政策暖风 指导性文件密集出台

  12月7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确定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装备司司长李东介绍,《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制造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各界共识。2016年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权威部门陆续出台了十余项相关政策促进智能制造发展。其中不但包括了《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指导性文件,同时还有《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等细分领域的具体政策。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技术也得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多数制造业企业表示,多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将对发展智能制造起到重大促进作用。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另有多家券商研报认为,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得以实现,制造业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热捧 积极布局智能工厂

  在各项政策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并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建设和布局智能工厂。据各地地方政府统计显示,不少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均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布局,相关技术已经进入应用层面。

  “工厂生产车间启用了地面和空中运输机器人、倍速链、智能立库、六轴机器人以及能够采集、分析数据和指挥控制生产的智能中央控制系统。”石峥告诉《经济参考报》,万力轮胎合肥工厂在采用全套智能制造生产系统后,原来生产一条轮胎需要48小时,而目前的生产时间缩短到了30小时。相同规模的传统轮胎企业需要工作人员2100多人,而合肥万力工厂只需要696人,而且每人每年的平均产值高达332万元,是传统工厂的三倍。

  万力集团董事长付守杰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建设智能工厂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采用一系列先进智能制造生产设备的同时,还配套了节能、节水等先进生产系统。这样一来,不但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生产成本也进一步下降,产品竞争力自然大大提升。

  看到智能制造巨大潜力的企业不止万力集团一家。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在对传统的成衣制造工厂实施智能制造改造后,已经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身体数据,实现精准的成衣定制。在红领集团的智能工厂中,工作人员只要使用智能设备对服装材料进行扫描,就能准确知道这件服装的具体尺寸,以及各种搭配细节,再通过智能生产设备进行剪裁,一件完全按照用户意愿设计、并能贴合用户身形的服装就可以快速生产出来,并迅速送达用户手中。

  红领集团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实施智能化生产后,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通过智能制造,不但可以实现精确的订单管理,还能做到零库存,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大有裨益,使企业利润水平大幅提升。

  工信部调研显示,由于智能制造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能力提升明显,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开始积极尝试智能化转型。目前,除了中国中车、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业企业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外,各地中小制造业企业,也在开始大规模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地域示范 核心区引领潮流

  工信部等权威部门调研显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进入起步阶段。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核心区域的智能制造进程正在不断提速,以机器人为代表,应用日益广泛。

  多家市场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6%的制造业企业已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52%的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已接近10%。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水平已步入智能制造起步阶段。另据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政府统计,这些制造业核心区的智能制造水平要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部分重点城市企业的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已超过20%。

  在具有指标意义的“机器人使用”上,上述核心区出现大幅增长。《2016年机器人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10月,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新增工业机器人超过5万台,较2015年同期增幅超过30%,预计未来几年,这些地区的机器人数量的增速仍将保持在30%以上。《2016年机器人产业白皮书》还显示,随着工业机器人使用率的提升,我国正在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机器人产业集区,将进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

  事实上,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区,珠三角、长三角一直在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6年,在多项智能制造政策出台的同时,上海、苏州、东莞、佛山等地方政府,还因地制宜推出了各地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工信部部署,展开大规模试点示范工程,在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航空、汽车等行业均有实际应用。

  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表示,作为我国制造业核心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全国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并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悉,未来工信部等部委还将继续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实施试点项目,确保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