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道身份验证 少一分金融风险

2018年04月12日11:49

来源:人民日报

  为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深入推进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9日起在6省市开展银行联网核查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如何开展?下一步有什么计划?试点具有哪些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山西和广东相关试点地区进行了采访。

  身份信息不仅要“真”,还得可“行”

  失效居民身份信息核查,是指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居民身份证是否挂失、失效,以验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性的行为。

  “早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同公安部建成运行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截至2017年底,银行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323.8亿次,日均1543.7万次。此次失效信息核查工作,则是在以往基础上更进一步。”建设银行山西分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的负责人荀健对记者说,“通俗地讲,之前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是为了确认身份信息是否是‘真’,而这套系统,是为了验证身份信息是否有效可‘行’”。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地下钱庄、洗钱等案件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失效的身份证件冒名办理银行信用卡、贷款等业务,造成证件实际持有人被记录不良信用信息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荀健介绍,因为要对接公安部新的数据平台,数据量很大,建设银行山西支行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最开始是“改造阶段”,信息核查系统要对接人民银行和公安部的数据端口。然后是模拟运行阶段,接着4月9日开始试运行,计划用两周左右时间,完成从省会太原到全省各地的覆盖。

  记者在现场看到,对于前来办理开卡业务的市民,柜台工作人员会额外进行一步操作,屏幕上会多出一个栏位,上面显示着“未挂失、未失效”。“这就是失效信息联网检查的成果。”并州分行业务经营部运营主管韩彦说,“这一个栏位几个字的显示,系统就来回‘跑’了一趟。对于已经失效的身份证信息,则会显示出‘已挂失’‘已失效’的字样。”

  核查结果仅作参考,结合实际为客户办理业务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珠海市本次试点工作只在辖内工行、中行和招行三家试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非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人员)个人或者单位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时进行核查,办理其他业务不进行核查。

  中国工商银行珠海分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能够确认相关证件为本人的,银行可按照相关规定为其继续办理业务;不能确认相关证件为本人的,银行应当采取进一步身份核实措施,比如要求相关个人出示香港或者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身份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护照等其他带有照片的辅助身份证明材料,或者采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机读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确认个人身份。核查结果仅作参考, 银行根据进一步核实结果,判断是否继续办理业务。

  防范金融风险,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表示,下一步将总结试点经验,不断扩大联网核查业务范围,提升系统运行能力,逐步将试点推广到全国。

  身份信息核查的工作,对金融稳定与安全、社会公众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负责人说:“试点工作是人民银行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遏制利用银行账户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洗钱、偷逃税款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举措,对切实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意义重大。”

  看似可能带来麻烦,其实是为了省更多麻烦。荀健举例说:“以前我们搞过专门的培训,利用看双耳、看眉心、看鼻尖等方式,辨识前来办理的客户是否为身份证上的本人。现在,可以让系统跑腿、数据说话,做到精准识别,有效提升银行工作效率。”

  关于非居民身份信息核查试点工作,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试点一方面丰富了联网核查系统功能,填补了非居民身份信息核查的空白;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银行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