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随着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从1980年的4.6亿元和14.5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581.01亿元和167489.37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7.47%和28.76%。
保险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保险在千家万户的生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张普通的保单变得举足轻重。据报道,作为保险大省的河南,在保费规模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保费收入已超过1300多亿元,居中部五省第一。
来源网络
变化1
百姓主动用保险来保障生活
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张先生,今年30岁,在郑州市某事业单位工作。2016年,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升级做爸爸的他倍感责任和压力,虽然收入挺不错,但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没有精力打理自己的金融生活,更不用说去规划理财。
此外,尽管只是而立之年,张先生却经常和周围朋友热议各种关于养老的问题。提前布局晚年生活,不知从何时起已成为张先生以及身边很多人的一件大事,朋友们常笑谈道,在发展的时代,这叫“未雨绸缪”。
“假如我现在开始为以后的养老金做准备,那么,25年或者30年后,退休养老的我将无需再做任何工作,每月会按时有一笔养老金入账,确保我和家人晚年继续拥有高品质的都市生活。”张先生说道。除了主动购买养老保险,他还为自己和妻子投保重疾险、意外险等。对于孩子,他投保了意外险、重疾险以及具有分红功能的教育金保险。
张先生认为,改革开放40年随着保险业态的丰富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构建现代经济体制中,保险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运用。目前,我国的保险保障已经渗透到了生命财产风险保障、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减灾救灾等多个经济社会领域。养老规划要越早越好,给自己多些时间去慢慢准备,总好过人到暮年才仓促应对。不少理财专家总会建议至少提前20年为客户们规划养老投资,用20年的时间为退休养老生活多添一些筹码,很有必要。
尤其,近些年随着保险知识和互联网保险的普及,年轻群体成为了保险消费的主力军。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联合艾瑞咨询最新发布《2018中国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调研报告》,26-35岁的群体占已购买保险产品用户的比例最高,达到45.3%,其次为36-45岁的群体,占总体已买保险人数的34.6%,26至45岁区间,用户占比高达79.9%。保险用户中有社保的比例高于整体4.5个百分点,说明社保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选择用社保和商业保险的组合为自身提供保障。此外,参与调查的网民对保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对保险越来越信任。不管是主动投保还是经由营销员推荐,拥有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了。
变化2
百姓投保理财意识不断增强
以前,大家都觉得中国人爱存钱。但是,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2018年3月,央视发布了《2018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保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8年,15.64%的中国家庭将保险作为投资的首选,而这已经是保险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保险的投资意愿上升到了八年来的最高。这种理财观念的改变,直接体现在了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数据上。2017,保险业给全国人民又交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2017年,全国人民花费3.66万亿元用于买保险,保险理赔1.12万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量16.75万亿元。
改革开放40年,经济蓬勃发展,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以前将保险拒之门外的人,从未想过如今竟花不少钱拥有多份保单;以前觉得卖保险举步维艰的人,想象不到保险逐渐成了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从无到有,我国老百姓对保险的态度、对保险的认识也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保险这滴折射了万千斑斓色彩的水滴,看到时间带给大千世界的变化,看到祖国在40年的时间中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看到国民因保障的不断完善而焕发出崭新的光彩。(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