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潜心做好杀猪事 做大做强全球化

2018年10月25日15:42

来源:大河网

  河南漯河,沙河、澧河交汇之地,双汇品牌也汲水得名。上世纪80年代,双汇从漯河一家资不抵债的地方肉联厂起步,乘着改革开放东风,逐渐走出了资本化、科技化、全球化的发展之路。

  如今,除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外,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已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最大猪肉食品企业,下辖国际性食品公司史密斯菲尔德,形成了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生鲜猪肉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全球化平台,在中国、美国市场及欧洲的主要市场均名列首位。尽管走出国门,享誉海外,但双汇“做好杀猪这件事”的初心未改。

  做好杀猪这件事

  在众多公开场合中,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双汇集团董事长、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常笑言:“我就是个杀猪的,一辈子就做了杀猪这一件事。”自称为屠夫的言语看似是调侃,却也是双汇数十年来坚守主业,稳步前行的企业文化体现。

  1958年,双汇的前身漯河冷仓成立。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这家地方肉联厂规模仅在河南省排名第十位。1984年,万隆当选为漯河肉联厂厂长。他上任之时,肉联厂年收入不足2000万元,资不抵债。1989年,看到了肉制品深加工行业的红利,万隆带领企业改制,成立了双汇品牌,“双汇牌”火腿肠也在此后顺利上市。双汇发展在1998年正式登陆深交所,从此踏上了资本化发展的道路。

  双汇品牌叫响全国的同时,公司内部也吹响了“汇集世界高科技、汇集世界新工艺”的号角。

  2000年,双汇第一条现代化屠宰和冷分割生产线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冷鲜肉。同年,双汇工业开始大规模布局全国,年收入达到62亿元。如今,双汇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江西、上海、浙江、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18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300多个办事处和物流配送中心,实施了十多年的全国战略布局基本宣告完成,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

  称霸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并未止住双汇发展的脚步。

  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最大的赴美收购案,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2014年8月,万洲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总部设在香港。作为双汇控股母公司,万洲国际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发展以及美国最大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在中、美、欧有100余家成员企业,员工10多万人,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屠宰生猪5000万头,在生猪养殖、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三大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

  2015年,双汇发展在郑州投建了一个美式工厂,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专门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品牌产品,所用原料、机器、技术全都从美国引进,使中国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吃到正宗的美国味,丰富了百姓餐桌。

  2017年8月16日,万洲国际成功入选了香港的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港股大蓝筹。截至9月28日收盘,双汇发展总市值已达863亿元,是河南省市值第二大的A股上市公司。

  2017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05.78亿元,净利润43.19亿元,连续6年蝉联河南上市公司净利王。当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共分配利润36.29亿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84.03%。而2015年到2017年,双汇发展三年现金分红金额共计146.83亿元。

  近年来频繁大手笔分红,被称作“现金奶牛”的双汇,在手握丰盈流动资金时,并未如很多企业一样急切谋求跨界发展。

  在谈及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秘诀时,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就直言,专业专注是最重要的原生驱动力。

  他说:“30多年前万隆董事长当厂长时就提出,围绕农业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产业上下做文章。不盲目扩张,不盲目跨界。力争把产品做精,产业做专,企业做大。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不跨界,因为这个行业太大,我们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

  跨国并购的红利

  行业人士常说:“猪周期,蹂躏的不是养殖企业,而是屠宰企业。”

  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屠宰与肉制品行业与猪价呈负相关,因此受生猪行业周期影响,屠宰和肉制品行业也成为了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然而近年来,猪周期对双汇发展的影响日趋减弱,公司毛利率多年稳定在19%上下,这与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息息相关。

  “2013年双汇母公司以71亿美元,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也使公司运用美国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马相杰称,尽管今年中美贸易产生摩擦,但双汇拥有全球资源优势,业务不仅在美国,包括欧洲、南美,也有很多猪肉资源。所以公司第一时间也调整了采购区域,由过去主要从美国进口,调整为从其他生猪养殖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进口,弥补了美国进口不足的影响。

  全球化布局的红利,使得双汇发展在猪周期高点时相较同行优势尽显。

  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创出历史高点,与生猪养殖企业高达数十倍的净利润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一些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亏出了新高度。

  半年报显示,以生猪屠宰、冷却肉、低温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专营企业得利斯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1598万元,同比下滑35%。公司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在1470万元至2941万元之间,净利润同比下滑最多将达50%。这也是该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半年成绩单。

  同时,在港交所上市的雨润食品2016年上半年续亏了6.7亿港元。该公司给出的亏损理由是:“猪价持续快速上行及处于高位,生产成本上涨。”此外,金字火腿当期营业收入9080万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1747万元,同比下降19.3%。

  而相比之下,作为行业龙头的双汇发展不仅持续盈利,还实现了首次年中高分红。公司2016年半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255.3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8.5%,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9元(含税)的比例实施利润分配,共分配利润29.7亿元,尚余49.8亿元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存。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2016年向证券时报记者解析公司盈利点时曾谈到,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的现状,双汇通过提前储备肉类原材料、改进生产流程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食品安全大如天

  马相杰告诉记者,双汇发展几十年,基本是靠质量取胜,靠质量发展壮大的。在双汇,品管有绝对权威,这是一般企业不具备的。质量至上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中有一条,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企业准则是铁腕抓质量,铁心保安全。

  据悉,在质量控制方面,双汇仅监测设备就有3000多台,都是全球最先进的,投资超过一个亿。通过先进的监测仪器,企业可以对质量管理提供硬件保障。在品管方面,工厂自有品管人员就有900多人,加上官方动检300人,整个双汇专职做品管的人员就有1200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所有工厂、所有生产环节的全覆盖,每个环节都有质量监管。此外,公司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机构也组织健全。集团层面建立有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为整个集团的食品安全做统筹规划。每个工厂也有以厂长为首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这个机构也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管理上的保障。多个方面确保双汇食品安全形成了一道一道防火墙。

  双汇严格的检验检疫屏障,在近期的非洲猪瘟疫情中也发挥了功效。

  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成为我国首例该疫病疫情,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8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8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某食品公司屠宰场的一车生猪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8月17日早间双汇发展公告称,公司8月16日20时20分接到郑州市人民政府《疫区封锁令》,将下属公司郑州双汇屠宰厂划定为疫点并实施封锁,封锁时间为6周。郑州双汇屠宰厂已按照郑州畜牧局的要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此事,对该批生猪及圈内待宰的其它生猪共计1362头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工厂暂停生产并对厂区内出入人员、车辆、圈舍及有关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当日早间,万洲国际也发布相关公告表示,暂时关闭郑州屠宰厂对于集团的营运及财务状况不会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郑州双汇屠宰厂是在进行常规的生猪检验检疫时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向郑州畜牧局报告,这个事件也证明双汇执行的头头检验是非常有效的。”在针对此次事件的紧急电话会上,马相杰曾表示,正是由于双汇严格的检验机制,才及时有效地把病猪控制在厂区之外,阻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郑州工厂在疫情发生之初曾据要求暂停生产,其他各工厂也将继续加强对生猪收购环节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品质把控。

  同时,双汇工厂的全国化布局,也使得本次疫情对公司经营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双汇旗下共计19家屠宰加工厂,屠宰产能充足。公司在中国中部的屠宰厂比较多。郑州工厂疫情发生后,双汇已经将郑州工厂的生产计划,分布到漯河、济源等四个厂,不影响市场供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相杰也表示,目前双汇出现疫情的只有郑州工厂,但是现在随着疫情点越来越多,限调区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整体经营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本次非洲猪瘟对全国屠宰企业都有很大冲击,双汇规模大,影响还相对小一些。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卢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