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潘功胜: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2018年11月06日16:11

来源:中国网

  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民币助推跨境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主题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霍颖励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宣读书面致辞。

  潘功胜在书面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投融资货币功能、储备货币功能不断增强。相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体量和境外投资者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空间,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了多赢局面

  潘功胜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自然过程,其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市场主体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是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中国可贸易商品齐全,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跨境使用有需求、有市场。

  自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顺势而为,取消了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当中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使用限制,强调尊重市场参与主体的自主选择,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减少了政策阻力和障碍。潘功胜说,“在此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特殊或优惠的政策,只是把以前限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逐步放开,放在和其他国际货币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同等的地位上,进行公平竞争。”

  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和全球贸易伙伴构建了一个多赢的局面,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使用人民币,进出口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减少了汇率风险,节约了汇兑成本。市场参与者实现了资产多元化,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资产也更加多元化。人民币因国际化整体改善了营商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切实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空间

  潘功胜表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表现在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人民币是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第五大全球支付货币。今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全国本外币收付比例已达31%。

  第二体现在人民币投融资货币的功能持续深化。目前境外投资者可通过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债券通等多种渠道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境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机制投资离岸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也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基金互认等渠道投资境外的金融市场。

  第三,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目前人民币上升为第六位官方储备货币,越来越多的境外央行和储备机构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持有人民币规模快速增长。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还体现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发展,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初具规模,离岸、在岸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逐渐增强。

  潘功胜提出,改革开放以来,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渐融入中国的区域,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人民币纳入全球资产负债表进行统一管理。以上海为例,在上海设立总部的83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1家已经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超过50%的有30多家企业。有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将与中国企业的业务往来全部改用人民币计价交易。

  展望未来,潘功胜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空间。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会进一步提升,对持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

  未来主要通过存量改革进行推进

  潘功胜说,相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体量和境外投资者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空间。比如,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已经超过70万亿,但是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比例只有约2.4%,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10%左右的水平。从这方面来看,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发文,凡是依法可以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5月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2期也已经投产运行,覆盖范围、营业时间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7月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债券通机制也得到不断完善。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我国主要通过增量改革来进行推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跨境人民币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之后更多地要进行存量改革,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满足市场主体的合理需求。”潘功胜说。

  潘功胜表示,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投融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防范机制,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