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绿城数据“贴标员”:他们让人工智能更聪明

2019年01月08日10:09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绿城郑州,天寒地冻,但一批人工智能(下称AI)数据“贴标员”却忙得如火如荼。

  他们是一批什么样的人,从事着什么内容的工作?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行业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会在AI的世界中有何作为?1月7日,记者走进郑州一家名为“点我”的科技公司,探访AI数据“贴标”这一新业态的发展情况。

  AI航母上的“螺丝钉”

  刚走进这家公司,记者的采访就不得不先调至“静音”模式,因为偌大的办公区安静至极,一群年轻人端坐在电脑前,一言不发,都各自紧盯屏幕,右手不停点击鼠标,随之屏幕上的箭头在一张张大同小异的照片上反复闪动。

  公司负责人韩锦晧是位85后,他把记者让进里间,才开始调高嗓门的音量。“‘贴标员’从事的是AI数据标注工作,简单说就是按照不同任务要求将照片的特定细节进行标注,以便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学习和测试。”他说,比如人工智能“识别”一只水杯,它需要看到关于杯子的大量图片数据来建立认知,越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的标注数据就越多,所以“贴标员”有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生存机会。

  22岁的陈怡在这家公司做“贴标员”快一年了,他告诉记者,在这儿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标注处理的照片从30张到50张不等,每月能领4000元左右的工资。“标注照片不复杂,对从业者的学历没有严格要求,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贴标员’,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陈怡趁接水的空隙和记者聊了几句,回到座位前他转动了几下有点僵硬的腰和脖子。

  陈怡感叹,“贴标员”其实就是AI航母上的“螺丝钉”,干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又是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人工部分。

  “数据贴标”如滚动的“春潮”

  AI的世界里,一切都很快。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接触数据标注,韩锦晧就迎来了行业的“春天”,他迅速扩大公司规模,一度拥有上百名员工。

  由于郑州从业者众多,组织培训便捷,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标注合同纷至沓来,头脑灵活的韩锦晧迅速建起了“数据标注联盟”平台,联合本地甚至省外的企业共同接单、共享利益。

  “平台吸引了不少郑州数据标注公司的加盟,其中最大的公司‘贴标员’能超过500人。”韩锦晧回忆说,在2018年上半年,郑州数据标注行业的规模与效益几乎同时达到了峰值。

  但是,“春潮”是快速滚动的。

  “数据标注目前主要拼的还是人海战术。”韩锦晧坦言,“一旦薪水下降,就留不住人。现在,公司里的‘贴标员’也在减少。”

  与之同频的是整个郑州市区的数据标注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缩水”,而周边县城、村庄凭借人力、房租成本优势迅速崛起。

  “我们必须先人一步。”韩锦晧说,这次他和小伙伴正着手利用AI的核心算法为数据标注完成智能“预算”,通过机器减少人工,把数据标注的“体力活”部分升级为“脑力活”,用科技降低成本,重新赢回市场。

  采访临近结束,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几份放凉的外卖还没来得及打开,“贴标员”还在废寝忘食地工作……

  名词解释:数据标注

  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的专业用语,是通过对图片进行分类、画框、注释、标记等方式,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提供数据资料的工作。比如,想让人工智能机器识别一种物体,就需要先提供大量该物体的图片给机器“学习”,而数据标注所负责的就是提供大量被标记的图片。目前这种工作绝大多数由人工完成,从业者被称为“贴标员”。

  业内人士指出,数据标注可以说是伴随AI而诞生的一种新工作。在未来AI发展良好的前提下,数据的缺口一定是巨大的。可以预见3至5年内会一直存在对数据“贴标员”的需求。(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李林)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