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二次腾飞”整体轮廓日渐清晰——其人才、合规风控和业务发展布局基本完成

2019年02月27日16:5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中原证券(股票代码:601375;H股简称:中州证券,股票代码:01375)近年来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2014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并因股价一路迭创新高被香港主流媒体评为当年港股新股"升幅王",到2017年1月在上交所挂牌,旋即股价大幅攀升、一度成为A股市场"风向标",公司仅用3年多时间即成功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一跃而成为全国证券行业第八家A+H两地上市券商,圆满完成了"第一次腾飞"。

  去年中原证券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了"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即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经营业绩稳居行业第一方阵,一些重要业务领域位居行业前列,为我国资本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最近一年多来,中原证券的一些情况,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质疑和不解。那么,该公司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其"二次腾飞"又将如何实现?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中原证券董事长菅明军。

  记者:去年以来,市场和沪港两地投资者对中原证券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菅明军:对于这段时间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批评意见,我们完全理解。作为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我从中原证券香港上市起就非常关心公司股价和业绩,也十分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几乎每天都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广泛了解投资者的反应和诉求,以及对我们的看法和建议。我也在认真思考,为什么一些投资者会从曾经很喜欢中原证券,到现在对我们有些意见?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公司利润持续下滑、股价下跌。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下有哪些深层原因?

  菅明军:我认为除了宏观上行业总体趋势性下降和计提减值等因素外,客观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深层次原因:

  一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原有的班子和团队 "小马拉大车"。近年来,公司虽然通过市场化机制建设,吸引了一些人才,但与两地上市后市场和境内外投资者的要求相比,公司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甚至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这就使得我们的投行、自营投资和资管等业务发展收到严重影响。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公司原总裁因个人原因辞职和一些高管及核心骨干相继离职后,更加剧了人才短缺的局面。

  二是合规风控能力不足,拖了公司发展的后腿。合规风控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公司经营发展的安全线、生命线。但在沪港两地上市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合规风控没有相应跟上,一些员工的合规风控意识不强,出现了一些风险。特别是2017年因一投行项目受到处罚,公司分类评价从A级降为C级,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这说明加强公司合规风控能力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是业务条线不丰富、且发展水平不高。近几年公司一直在加大业务转型力度,收入结构也在逐步多元化;但限于多种原因,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自营投资等业务能力还不够强,收入和利润贡献占比也不高,整体收入结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传统的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使得公司业绩很容易受到市场行情影响,业绩波动较大。而在我们长期依靠的经纪业务,佣金水平出现持续下滑,与之相适应的财富管理能力却没有迎头赶上。虽然公司早在2009年就提出并建立了财富管理中心,也储备了大量人才,但成效并不明显。

  以上三个方面,是造成我们中原证券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的最深原因。"知耻而后勇"!原因找到后,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统筹考虑、果断出手,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记者:请问都有哪些针对性措施?成效如何?

  菅明军:深层原因找到了,应对措施也就随之产生了。一年多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举措:

  第一,为解决高端人才匮乏问题,报经批准我们引进了行业高端人才常军胜同志任公司总裁。常军胜同志加盟公司前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对资本市场和监管规则非常熟悉,是证券行业公认的专家型人才,他的到来,大大提升了公司的领导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我们还从中国证监会引进优秀人才赵慧文处长担任公司副总裁,分管投资银行业务。从优秀券商引进专业人才刘灏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还成建制地引进了一大批投行业务骨干,目前公司投行团队已由改革前的200余人增至近400人,其中保荐代表人由13人增至50人,是原来的近4倍,准保荐人达到近90人。高端人才的大量引进,迅速缩小了公司与先进券商的差距,促进了公司专业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二,为大力加强公司合规风控能力建设,去年3月我们从河南证监局引进优秀人才花金钟处长担任合规总监、近期又兼任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合规风控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合规管理总部和法律事务总部的职责,优化了各层级全覆盖的合规管理体系,全面梳理、提高了规章制度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持续开展合规风控宣导培训,将合规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加大对合规风控和稽核发现问题的问责及督促整改力度,促进了全员合规文化形成,保障了各项合规风控制度的落实,夯实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合规风控责任,营造了合规风控底线不能碰、不敢碰、不想碰的氛围。公司合规风控工作成效显著,去年未再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第三,通过全方位改革和重新谋划布局,大大丰富了公司的业务条线,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投行业务发展方面,去年4月份以来,围绕力争三年内投行业务进入行业前20名的发展目标,按照大投行、全业务链条的思路,对投行条线全面改革。建立了以投行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集体决策机制,拥有了13个既专业分工又紧密合作的业务部门和两个资本市场部,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郑州三个区域性投行总部格局;推出了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专业技术职级制度,形成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竞争性考核和人才机制;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控制总部和融资管理部,构建了涵盖"三道防线"的内控架构,提升了内控质量;目前投行业务迅速恢复,发展势头强劲,投行项目储备数量和业务收入大幅提升。

  在投资业务发展方面,为增加公司主动投资能力,提升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去年5月公司进行了自营条线改革,将原来的4个投资部按照业务属性,分别整合为证券投资总部和固定收益投资总部,实现了人员、业务的妥善安排和平稳过渡;参考行业标准,建立了与行业接轨的绩效考核机制,并重构了专业投资流程,完善了相关制度。目前公司专业化投资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固定收益投资,连续多年投资收益率稳居行业先进水平,起到公司业绩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成为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进一步拓展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业务机会,近期公司又设立了金融市场部。这些改革举措为公司自营条线负担起公司最重要的盈利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管业务发展方面,受宏观经济和市场低迷的影响,去年初公司两个资管项目出现风险。公司上下高度重视,最大限度调动公司内外部资源,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风险处置的决定性胜利。在此基础上,公司结合资管新规下的行业发展趋势开始改革,撤销了上海资产管理分公司、成立了资产管理总部,明确了以发展主动管理型产品为主的业务思路,并从强化基础制度、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梳理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推进人员优化组合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奠定了资管业务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在经纪业务改革发展方面,正式启动向财富管理转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推进总部层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人员调整,目前机构设置和职责界定已经完成,人员的内部调整和外部引进正在有序推进中;第二阶段是分支机构改革,探索以分公司为利润中心的总分机构改革方向,对于条件成熟的分公司,公司将通过赋予适当的人、财、物自主权,使其责权利对等,由现有的经纪业务分公司转变为公司直接管理的分公司,真正成为公司各项业务及产品在区域市场的展示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真正成为能够独立核算的利润考核单元,以充分调动其更好服务及拓展客户、加快向财务管理转型的积极性。总部各相关部门职能则转变为主要业务管理及向分公司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并在金融产品引入等方面接受分公司的评价。

  在其他业务发展方面,公司控股的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突破4500家、跃居行业第九,帮助企业融资突破41亿元,实现了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的双翻番,并成功增设"上市后备板",成为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项目库"。另类投资子公司中州蓝海和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中鼎开源按照"做优投资"的业务战略,积极转变投资理念,优化了投资策略和内部管理架构,提升了市场化募资及产品设计能力。同时我们正在按照省里要求,牵头组建中原人寿保险公司,争取尽快批筹和成立。

  在业务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明确要打造河南及上海、香港、北京四大利润中心,使中原证券真正逐步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记者:我们注意到,与其他同类A股上市券商相比,中原证券的A股股价一直偏低,这是为什么?

  菅明军:我们的A股股价偏低,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A股定价就比较低。中原证券是先到香港上市、后回A股上市的, A股上市定价时,必须参照港股的股价水平,而港股估值普遍偏低,这就导致我们的A股定价一开始就明显偏低,远低于其他直接在A股上市同类券商的发行价格。但这样定价对投资者有利、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不是很好吗?

  记者:我们注意到,受近期证券市场持续上涨等影响,今年以来中原证券两地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公司A股至今最高涨幅超过40%,H股最高涨幅更是超过70%。那么,您如何看待公司的投资价值?中原证券未来还会坚持厚待投资者的高分红政策吗?

  菅明军:投资价值是一个上市公司综合因素的体现。今年是中原证券"二次腾飞"的关键之年,也是各项改革成效即将全面显现的一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相信随着改革转型红利的不断释放,我们一定能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逐步提升,投资价值也会进一步体现。

  自2014年在香港上市四年多来,我们已累计向投资者现金分红八次、近40亿港元,平均每年分红近10亿港元。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厚待投资者,每年都会拿出可供分配净利润的50%以上用于现金分红,以实际行动继续慷慨回报境内外广大投资者。(吴华丹)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卢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