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连环“踩雷”:揭开第三方理财乱象冰山一角

2019年03月04日09:18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目前从钜派购买的产品中有5只基金出问题,涉及到的投资资金近2000万元……我参与的最深,受到的伤害也最深。”在2月27日的采访过程中,王塬(化名)满脸愁容,不停地抽着烟。

  3月1日,钜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注到问题项目集中爆发,这是一个事实”,“我们的态度是积极面对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尽可能减少投资人的损失,这是我们整个集团的战略”。

  2018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影响下,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融、投、管、退环节存在的乱象中,私募基金——特别是股权类私募基金到期不能退出问题备受关注。裹挟在其中的私募投资人叫苦不迭,他们该何去何从?

  多只基金难退出

  “问题项目集中爆发是一个事实,有来自大环境的因素影响,同时产品构成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情况的发生。”

  据王塬介绍,从钜派购买的产品中目前已出现问题的有5款,分别是信文天业契约型私募基金、钜安长江上海核心商业专项私募基金、赢翰资产上海南翔虹湖天地项目私募基金、钜澎大观稳盈优先私募基金、钜澎和光稳赢优先私募投资基金。

  资料显示,信文天业契约型私募基金、赢翰资产上海南翔虹湖天地项目私募基金、钜澎和光稳赢优先私募投资基金为钜派代销基金,钜安长江上海核心商业专项私募基金、钜澎大观稳盈优先私募基金为钜派旗下上海钜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钜澎资产”)募集、管理的基金。

  目前,信文天业契约型私募基金、钜安长江上海核心商业专项私募基金、赢翰资产上海南翔虹湖天地项目私募基金、钜澎大观稳盈优先私募基金都已逾期。

  其中,信文天业契约型私募基金已延期,相关方案已通过投资人表决。赢翰资产上海南翔虹湖天地项目私募基金、钜澎大观稳盈优先私募基金已向投资人下发逾期或延期的公告。

  钜澎和光稳赢优先私募投资基金暂未逾期,但投资人认为到期退出的可能性不大。

  钜澎和光稳赢优先私募投资基金2018年三季报显示,该基金分为4期,在2017年4月26至2017年5月18日成立,基金总规模约10亿元,存续期为24个月,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小村幻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钜澎和光稳赢优先私募投资基金推荐资料表明,该基金通过委托贷款对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韬蕴资本”)提供委托贷款,韬蕴资本运用该笔资金参与到WDS乳业Pre-IPO轮融资项目,若WDS乳业2018年6月30日之前未获得上市核准,则由大股东以本金回购全部本次增发股份。

  王塬表示,和光稳赢虽然还没有到期,但是投资人都明白逾期是注定的,因为从公开资料及相关途径查不到该笔资金参与WDS乳业Pre-IPO轮融资,1至4期总共10亿元资金也去向不明,该项目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对此,该基金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这个项目并非所谓的“虚构项目”。和光稳赢基金的本质是提供借款给韬蕴资本,由韬蕴资本按照约定去完成相应的股权投资。韬蕴资本与既定的标的公司之间的投资意向协议真实有效,在基金放款之前,韬蕴资本也已经按照约定向标的公司支付了保证金。

  实际上,不单是上述项目出现风险,记者接触到的多位投资人表示,“何止5个项目”,“钜派平台出问题的项目真不少,乐视体育、MSP、WDS乳业……全都一塌糊涂。”

  钜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问题项目集中爆发是一个事实,有来自大环境的因素影响,同时钜派的产品构成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情况的发生。

  据钜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钜派单标项目占比多一些,组合项目相对较少,FOF基金也比较少。单标项目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

  此外,信用债类的基金存量占比60%左右,其中有部分对应上市公司的纯信用债类基金,前段时间二级市场的整体环境导致该类产品出现一定的问题。

  对此,上述钜派投资集团负责人表示,钜派在慢慢改变产品结构,从原来单一基金向组合基金、FOF基金转变,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单标项目。对于对应上市公司的纯信用债类基金,钜派方面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路径,最大程度减少投资人损失。

  延期潮因何导致

  “2018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监管政策变化比较大,不少类型的投资标的都出现了违约情况,私募基金也因此受到牵连。”

  私募基金——特别是股权类私募基金到期不能退出引发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私募基金的延期潮?

  开鑫金服研究院高级战略顾问凌冲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合规经营、管理规范的私募基金来说,2018年出现延期的情况可能主要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18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监管政策变化比较大,不少类型的投资标的都出现了违约情况,私募基金也因此受到牵连。

  苏宁金融研究院投资策略首席研究员顾慧君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到期不能退出首先受估值、资金及二级市场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顾慧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18年以来到期应退出的基金大部分是在2011年至2013年左右成立的,在此期间,资金大量涌入股权市场导致估值抬升,泡沫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二是资金方面的原因。去杠杆及资管新规的推出导致资本市场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加大了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难度;三是二级市场的原因。2018年股市低迷,港股破发比比皆是,A股IPO节奏放缓,且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二级市场的估值甚至比一级市场更低,导致私募股权基金难以通过上市退出。”顾慧君称。

  杭州宁本金服私募项目总监薛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及2019年度是基金爆雷的多发时段,主要因为2014年至2015年是私募行业监管的萌芽期,该时期监管力度较弱,处于私募风口,很多机构通过私募的名义发行各类基金的门槛不一,合规度较差,由于股权类的存续期多设为3年左右,故2018年至今的爆雷大多是前段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次,国内股权基金主要通过IPO、新三板或者其他上市渠道及兼并购等方式退出,途径相对较少。而由于现行监管政策趋严、流动性、市场信息等问题,导致项目无法退出,故基金延期较多。” 薛倩指出。

  私募基金管理人毕研广则认为,基金到期无法退出,主要是因为基金管理人在运营基金产品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投资失败,或者投资标的出现风险,或者股权投资标的出现资金短缺,股份冻结不能按照约定进行转让。后端的投资失败或出现风险导致了私募基金管理人不能按照合同要约进行清算,前端的投资者就不能在合同约定时间退出。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从内外因探析私募基金出现延期潮。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外因方面,主要是受整体经济环境的下行及部分行业监管的收紧影响,导致基金产品面临的底层项目风险加大,项目主体公司营收能力下降、产生流动性问题。

  内因方面,苏筱芮认为,一是部分私募基金对应的项目管理人员涉嫌违法犯罪,包括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资产、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利等。二是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员未充分重视风险或是能力不足,一些项目原本在运作过程具有“翻盘”的机会,但由于相关人员不作为导致良机延误。

  行业乱象频发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虽然是有资质的公司,但在风险管理、项目尽调上并没有金融机构严格。

  正如上述人士的分析,私募基金延期潮的出现有“历史遗留”、“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来自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违规操作的影响。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钜派投资集团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存在部分理财师承诺保本保息等违规情形。

  投资人提供的录音显示,产品销售人员多次保证不会亏损。“像这类短期、固收的项目,是不会有问题的,你放心”,“我们都合作很多次了,我什么时候让你亏损了”,“我们是正规财富管理公司,我是正规的理财师,不会让你的钱受到损失的”。

  对此,钜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我们也在加大对理财师的教育和监管,各个理财师端都有监管人员,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钜派方面对接媒体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公司一旦发现有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都会处置。

  苏筱芮表示,从尽调、投后及销售方面来讲,作为直接接触投资人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及基金管理方,需要对项目公司实施流程管控,包括按照招募说明书保证资金流向安全、向项目公司委派财务并跟进等,销售员工应当在出售产品前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产品属性等。

  但在实际案例中,苏筱芮指出,一些管理方尽调和投后失职,甚至有部分管理方跟项目方存在关联关系,导致尽调形同虚设,账目管理混乱不清晰,由此产生较高风险。部分员工存在“诱导销售”,通过直接或变相承诺“保本保收益”等方式使客户放松警惕,使得不具备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购买了不相符的产品。

  毕研广认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虽然是有资质的公司,但在风险管理、项目尽调上并没有金融机构严格。此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在对投资者销售私募基金的过程中存在对投资者隐瞒风险、夸大宣传,甚至“代替客户签字”等违规行为。不规范的销售、不认真的立项尽调导致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卖出的私募基金产品问题频出。

  薛倩也认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尽调方面,走的多是“形式主义”,实质性考察欠缺,投后管理也并不规范。依靠自身的品牌来维序LP(有限合伙人),并非良性循坏,无法培养出专业性的投资者,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顾慧君则指出,这几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如雨后春笋,但有能力的GP(普通合伙人)稀缺。此外,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难度较大,资金一旦投入具体的项目运作就很难监管,在制度未完备之前容易触发道德风险。

  投资人何去何从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虽然是有资质的公司,但在风险管理、项目尽调上并没有金融机构严格。”

  在私募基金逾期潮下,投资者又该何去何从?

  凌冲认为,遇到投资的私募产品亏损时,投资人需要厘清投资的私募运作是否合规。如果私募基金本身是合规运营、管理规范,出现亏损由市场波动引起的话,按照契约精神,投资人应该遵守私募合约。如果遇到未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对外投资、管理人私自挪用基金财产等违规行为,投资人应该注意保存证据、及时报案,通过法律程序挽回损失。

  “当然,防范风险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事前。投资人在选择私募基金时,可以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是考察私募基金管理人,包括投资风格、过往业绩、管理团队背景等;二是分析要投的私募基金产品,包括产品结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运作方式等。”凌冲表示。

  凌冲提示投资人,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产品,切不要为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毕研广坦言,私募基金属于“去刚兑”的产品,也是高风险产品,多数时候投资者出现投资损失,只能够自己承担风险。但是,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比如挪用基金资产导致的亏损、伪造虚构投资标的等)或者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存在违规销售行为,则另当别论。

  薛倩表示,基金项目出现亏损风险后,首先投资者应确认该项目的风险是正常投资风险还是异常风险,“投资本身都具有风险,保本保收益且收益大于8%的项目现在并不存在,如果是投资本身的风险,投资者应当自担风险。”

  薛倩建议,在出现项目风险后,投资者应第一时间和机构沟通,对机构在项目的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的资料及过程进行审核确认,如果发现是机构存在不规范或者违规事件,可以实名向证监系统或者银保监系统进行投诉举报,让监管机构进行核查,必要时可以通知托管机构,让托管机构确保资金的去向。

  苏筱芮也表示,私募投资人需要明确,自己投资的产品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固收产品,在评定产品风险时,需要以白纸黑字的协议内容为准,不能够轻信销售人员“保底协议”等形式各异的诱导话术。同时,私募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底层项目的投资性质,对风险承受能力与投向是否匹配做出评估。

  对投资私募股权方面的投资人,顾慧君给出了细致的建议:一是看私募基金的代销机构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规的情况,如果存在可追偿;二是看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融、投、管、退等环节是否尽责;三是从基金合同入手,看其中是否有对投资人进行保护的条款,例如股份回购条款和强制随售条款,若有,应充分利用这些条款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损失。

  此外,顾慧君指出,对投资私募股权的回报应有理性的预期,对风险有充分的考虑。在仔细权衡自身的资产状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后再进行审慎的选择,尽量选择头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要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并要求增加有利于投资人退出的条款,另外要避免投资单一项目的私募股权基金。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