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银行、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河南银保监局将从四方面发力

2019年06月05日09:36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通讯员 冯张伟 洪友卫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今后,河南银保监局将如何引导我省银行、保险业大力支持乡村振兴?6月3日,记者采访了河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焦清平。

  记者:为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活水注入乡村,一直以来,河南银保监局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成效如何?

  焦清平:近年来,河南银保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银保监会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全省银行保险机构“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着力推动全省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和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支持了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活水注入乡村,河南银保监局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

  第一,优化顶层设计,持续强化乡村振兴监管政策引领。银行方面,河南银保监局专门印发《银行业服务县域经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业将服务乡村振兴科学嵌入发展理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实施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保险方面,牢牢抓住农业保险这一重要险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工作原则,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涉农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和支农能力。一是加强农险机构基础服务能力建设。近年来,我省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由最初的2家逐步增加至当前的9家,2018年农业保险共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053亿元,同比增长31.62%,风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扩大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目前,所有大型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成立了普惠事业部,城商行县域支行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增速提质,全省农商行组建总数达到105家,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90%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8.2%。三是夯实支农体制机制建设。中原银行、河南省农信联社、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中原农险、河南人保、河南国寿等多家银行、保险机构支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多家金融机构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精准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农行河南省分行建立“两部七中心”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中国人寿河南分公司联合相关单位,针对全省5万多家村卫生室,筹建1万人的村医助理队伍,满足农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第三,强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持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一是积极推广金融精准扶贫“卢氏模式”,目前“卢氏模式”已在全省152个县(市、区)得到推广,累计惠及超过100万贫困人口。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20.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82.2亿元。制定印发淅川、嵩县、卢氏、台前等四个深度贫困县的专项行动方案,2018年,4个深度贫困县贷款增速1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二是以信阳光山县、商城县、新县为试点,先行先试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银行保险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在具备条件的机构空白乡镇规划设置服务网点,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地贫困群众农业生产生活提供特惠保险保障,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三是持续推进大病保险向农村贫困人口倾斜,2018年河南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从1.5万元降至0.75万元,分阶段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0到25个百分点,全年大病保险承保城乡居民9200万人,人数居全国第一,困难群众补充保险覆盖困难群众860万人。四是着力强化金融扶贫领域作风治理,成立领导小组,集中系统百余名监管骨干组成17个督查组,对所有省辖市开展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及扶贫小额信贷专项督查,严格监管问责,跟踪整改到位。

  第四,创新拓展模式,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一是创新产品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方案》,确定在兰考等4个小麦主产县开展试点,结合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推动实施“四优四化”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指导银行业机构积极稳妥推进农地、农房、林权抵押试点,创新茶权抵押、原酒质押、活体畜禽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产品,探索特色风险分担模式。二是优化服务方式。指导省内银行业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推一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实现“秒批秒贷”,2018年授信金额突破100亿元。注重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健全养殖业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推广养殖业保险“济源模式”,有效解决病死猪管理难题。三是提升保险保障水平。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涵盖全省16类,“保险+期货”试点涵盖玉米、鸡蛋2个品种,农业保险已经实现“保成本”“保产量”“保价格”多元保障方式并存互补。

  2018年底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已达1.85万亿元,占全部信贷余额的37.9%,涉农信贷增量1723.5亿元,增长10.3%。金融扶贫质效稳步提升,2018年全省53个贫困县(含已脱贫)各项贷款增长16.9%,高于县域贷款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保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农业保险为1537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向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7.89亿元。全省小麦保险承保近6000万亩,整体覆盖率超过70%,较往年增长超过13个百分点。育肥猪保险从无到有,覆盖率接近60%,承保数量全国第一。全行业切实履行精准扶贫责任担当,取消相对免赔率,积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理赔工作,累计支付赔款4627万元。

  记者:未来,河南银保监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焦清平:为了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质效,河南银保监局将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金融供给体系。正确发挥监管“指挥棒”效应,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作为。同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借力数字化工具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向位置偏远、服务空白地区延伸,力争2019年基础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减少一半,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二是对标乡村振兴需求,加快产品服务创新。银行、保险机构要立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拿出实招、硬招,创新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产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降低服务获取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便利性。要按照“增供给、控成本”的原则,实现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费率在已降低20%的基础上再降低10%—30%。

  三是强化相关各方密切配合,优化政策环境支撑。普惠金融政策性强,需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自上而下逐级传导,更需要多方联动。相关各方需强化沟通、密切合作,合力落实并用好用足各项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差异化政策,实现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深化“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精准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支持乡村普惠金融发展,让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轻装前行”。

  四是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主体责任,督促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强化内部风险管理,重点防范基层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有序释缓基层保险机构满期给付和集中退保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进一步推动信贷与担保、保险形成合力,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风险共担,实现商业可持续。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加强对涉农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和业务的风险监管,合力防控涉农贷款信用风险。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