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能力成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

2019年06月25日08: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8年,上海地区银行理财业务余额2.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1%,约占全国的9%。

  理财子公司模式成为主流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载体,客群分层分流伴生泛资管机构差异化发展,投研能力成为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

  日前,上海银保监局最新发布了《上海地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年度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理财业务年末余额3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占各类资管业务31%,是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海地区银行理财业务余额2.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1%,约占全国的9%。

  《报告》指出,为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管控好银行理财业务风险,上海地区各商业银行从组织体系、产品净值化、风险管控等方面推进理财业务转型。

  从数据上看,截至2018年末,上海地区银行理财业务余额2.89万亿元,占全国的9.28%,占比较年初上升约0.5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长11.31%。全年理财产品共募集13.16万亿元,较2017年下降约13%。其中,一般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全年销量7.07万亿元,与2017年基本持平;余额1.8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3%。

  2018年,上海地区银行理财业务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金融同业专属理财产品压降明显,2018年末余额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2.5%。零售产品发力,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全年增速约为整体市场的两倍。另一方面,结构性理财产品变化大。一是全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余额增长约60%,由股份制银行带动,主要因为产品端调整和客户需求调整。二是四季度规模出现回调,主要是监管明确不具备衍生业务资质银行不得通过任何形式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导致四季度业务余额环比下降约5%。三是管理职能从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划出,机构、部门和产品间竞争加剧。

  此外,理财收益下降明显,受利差收窄影响,2018年辖内理财业务净收入呈现逐季下降,全年净收入80.55亿元,较2017年下降约13%。

  对于银行理财未来发展趋势,《报告》认为,从资管全行业看,监管环境变化下的业态将面临重塑,泛资管差异化竞争愈加激烈,金融科技的行业参与度亦必将进一步深化。从银行理财角度而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办法的出台和落实势必重塑银行理财市场。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将趋于平缓,各机构业务定位产生分化。银行理财或将在市场规模、利润收入、客群分化、业务系统开发、组织和人员架构等多个方面同时承压。资管新规过渡期后,预计其展业模式和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将出现新的格局。理财子公司模式成为主流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载体,客群分层分流伴生泛资管机构差异化发展,投研能力成为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

  监管人士表示,在监管政策指导下,各行在规范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补齐短板,更要重新思考理财业务定位。因此,银行经营者需重新定位理财业务,例如是否持续追求业务规模的单边增长,主动管理与产品代销的取向抉择,业务收入来源构成等都是需要抓紧研究考虑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明确“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将转向以标准化资产为主,对于过去多年来普遍将非标资产视为某种竞争优势甚至是用作理财规模扩张中“资产压舱石”的银行来说,需要尽快从泛资管的大视野中取长补短,迅速提高自身在投研、风控、系统、人员队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方能在过渡期结束后占得业内发展先机。

  另外,《报告》指出,资管新规后,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政策趋向统一,各类资管机构面临竞合新格局。银行需重新思考资产管理业务在全行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并理顺资产管理部与行内其他业务部门、理财子公司与母行体系的关系,找准银行理财业务在资管行业的竞争优势。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