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策与市场携手向健康险敞开怀抱之时,健康险领域竞争也随之加剧。行业压力下,不少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纷纷选择压低产品价格,以换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对此,市场也产生了健康险是否会过度竞争导致“泛车险化”的担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健康险的低价路线仍在可控范围内,且健康险体系较为成熟,预计价格竞争不会重蹈此前车险价格战的覆辙。
发展步入“快车道”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觉醒,近几年健康险行业的发展在保险领域引人瞩目。早在2013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即已达到30.22%,此后五年平均增速达38.71%,2016年增速更高达67.71%。银保监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8月,健康险保费收入4991亿元,同比增长31.47%,在人身险各大类业务中同比增速最快。与此同时,前8个月,健康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速也位居各大类业务之首。
伴随“保费盛宴”开启,保险公司竞相入场。据同花顺Ifind统计,中国约有150家保险公司参与、4000余款健康险产品现世,市场空前活跃。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健康险市场至少会以万亿计量,加上“大健康+大养老”政策助力,市场有望达十万亿量级。
具体来看,健康险主要由重疾险、医疗险、长期护理险和失能险四大险种构成,分别承担了健康诊疗各个阶段的不同功能,互为补充。不过,中国健康险市场尚处于粗放的初级阶段。
“健康险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存在明显的需求缺口。目前中国面向公众的健康保障服务严重缺位,基础医保覆盖率不足11%,商业保险更是低于1%。一旦普通家庭遇到大病、重疾,如果没有健康保障支持,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另一方面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预防与保障,健康消费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某合资险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竞争日趋激烈
伴随入局主体和产品数量的增加,健康险领域竞争加剧不可避免。从市场趋势来看,健康险的竞争主要领域集中于价格和产品迭代。
以医疗险为例,各保险公司百万医疗险产品不断升级。从保障额度看,已从最初的100万到高达1000万,覆盖范围也从住院费用,到特殊门诊,再到特药、质子重离子治疗。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低缴费甚至零缴费的保险更多的是作为保险公司的一种客户引流的方式。通过低价或免费产品吸引客户,为其整个产品体系进行引流,增加用户,再通过其他的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最终成为其付费用户或购买其他品类产品。同时,通过这些用户的数据能够有效完善用户群体的画像,引入大数据等手段,帮助其进行产品定价。
行业压力之下,不少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纷纷选择压低产品价格换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伴随健康险价格竞争更趋白热化,赔付率也面临上升风险。中再寿险报告显示,重疾险产品在费改后发展迅猛,产品设计逐步激进。同时中再寿险在报告中明确提到,“价格战只会损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价格比拼仍在可控范围内
从保障基本重疾,到加入轻症,再到支持多次赔付,在行业竞争与发病率恶化压力之下,健康险盈利和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在渠道有限、潜在目标客户有限的条件下,不少健康险产品依靠不断降低价格,扩大保障范围来建立优势,可能导致“泛车险化”。不过,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健康险的低价路线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看不会重蹈此前车险价格战的覆辙。
黄大智认为,车险的价格战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产品同质化、缺乏其他的竞争方式,除了价格战占领市场,别无他法。另一方面,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汽车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行业新增的市场使更多险企进入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健康险的保险对象是“人”,其需求更加多样化,在增值服务、产品配置、后续服务等各方面都能够有更多、更可行的服务,不同人群的需求也会不同,低价的健康险并不会吸引整个健康险的需求人群。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陈辉同样认为:“健康险还算是一个市场化比较高的产品,背后体系相对成熟,不至于形成此前车险价格战风险。”
多家险企也表示不会跟进健康险价格竞争。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此前表示,从长期来看对于低价格持续并不乐观。从公司角度,他更希望通过改善业务结构、渠道结构与内部管理,来改进运营结果,提高价值率,未来新华保险仍将抓住健康险这个“牛鼻子”不放,做好量与价的平衡。
人保集团董事长、人保财险董事长缪建民也表示,不能再走传统高佣金人海战术的模式,必须把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真正解决群众医疗、健康方面的痛点难点,以体现专业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