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经济”抢先机

2020年08月13日10:05

来源:河南日报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在疫情下能够生存下来,还要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良好互动和双向赋能,让生产车间机器人唱主角、让企业可以在‘云端’签约、让商家通过直播也能卖货……”

  □本报记者陈辉

  千里之外远程诊疗,不见面完成“空中签约”,宅家也能远程上课……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新的交易方式、交往方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很多以前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的事情如今“隔空”就能搞定。

  这种从“接触”到“无接触”的转变,其实是“无接触经济”悄然生根壮大,在“数字”赋能下,传统生产组织模式被颠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重新组合焕发新动能。

  从“面对面”到“隔空”办

  “无接触”,正在变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经济力量。

  上班不再要求集中办公,改为居家办公远程协作;吃饭的餐厅暂时关门了,但线上的外卖仍在按时营业;购物实体店人流明显减少,网上直播带货却悄然走红。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人们逼回到家里,但随之而来的“无接触”生产力却应运而生,“宅生活”“云消费”“远程化”成为数字生存新常态。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佐证,疫情期间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远程办公、智能制造等产业在逆势下都取得增长。

  这意味着,疫情在带来经济下行的同时,也隐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加速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

  无接触经济,重点是“不接触”,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接触就可以实现交易的经济活动。

  其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逐渐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重塑着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

  其特点是“点对点消费”。由于去掉了中间环节,需求方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偏好下单,产销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交易,人们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电商购物、远程办公、智能配送、在线教育,这些“无接触行业”之前也存在,由于疫情的倒逼,客观上加速了市场教育和催化,用户从过去的被动认知转到现在的主动了解和接受,让这些行业迎来了用户和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

  创造增长的更多可能性

  “无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得到爆发,它是否具备长期实施的价值?能否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在疫情下能够生存下来,还要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良好互动和双向赋能,让生产车间机器人唱主角、让企业可以在“云端”签约、让商家通过直播也能卖货……

  今年疫情期间,焦作高新区举办了一场“云上签约”,招商引资33.56亿元。如今,客商不见面、项目“云”上签已成为常态。

  在许昌森源重工,销售员在“快手”上搞起直播导购,大块头的吊车在镜头前起舞,无法到现场看车试车的客户直接网上下单。

  “无接触”,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新体验;对企业而言,则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新蓝海。从线上课堂到视频会议,从智能制造到无接触餐厅,当传统行业插上信息化的羽翼,当发展列车驶入数字化的轨道,就能把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创造经济增长的更多可能性。

  更进一步看,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也在赋能“无接触经济”的迅速成长。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为新业态新模式的勃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生产到销售,从购物到服务,吃穿住行、一二三产,各行各业加速“上线”“上云”,传统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供应链、价值链不断重构。更便利的智能交互应用,更广泛的新型消费场景,更优化的商业服务模式,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成为可能。

  让“无接触经济”蓬勃生长

  对河南来说,无论是现实中应对疫情带来的增长压力,还是着眼于未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重新排序,“无接触经济”都是重要抓手。

  要“抢”。拖拉机实现无人驾驶、产品检测用上AI视觉、安防巡检让机器人代劳,河南制造近来“无人化”步伐加快,但还有大量的工厂需要“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要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推动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无人工厂,下大力气让河南产业“轻”起来,“聪明”起来,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要“破”。打破惯性思维,破除路径依赖,创新治理理念。以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服务新模式发展为契机,打破传统业态按区域、按行业治理的惯性思维,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业态新模式治理规则,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郑大一附院首创5G远程会诊、宇通推出无人智能公交……疫情期间河南“无接触经济”蓬勃生长,在线教育、线上办公、数字治理等已经成熟应用,要拿出新办法,出真招、实招、硬招支持“无接触经济”尽快做大做强。

  要“建”。加大“新基建”投资,为“无接触经济”发展铺好网络。新业态需要新速度、新效率,今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该向“无接触经济”所需要的5G、人工智能和数据基础设施方向倾斜。在公共服务上,网络覆盖质量咋样、智慧城市推进如何、大数据是否有效利用……通过超前布局新一代基础设施,提升供给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城市才有竞争力。

  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意识到,就算疫情过去了,生产网络、贸易、物流网络也会随之升级,“接触”的方式和效率必将重构。当前,河南正全力应对疫情和复杂经济形势的冲击,但扩大内需的机遇、新经济发展的机遇、新基建布局的机遇,都在提醒我们,只要善于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危中求机、化危为机,就能开拓新空间、实现新发展。

编辑:薛钦浩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