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以案说法,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系列活动

2020年09月27日10:14

来源:大河网

揭秘金融诈骗套路,守护百姓财产安全

近日,为加强老百姓对金融诈骗方式及手段的认识,提高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活动,以案说法,用生动的案例为市民群众揭秘不法分子打着高额收益、保健品、“亲友出事”等名头进行诈骗的套路,增强市民防范金融诈骗和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意识,践行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套路一】以“高额收益”为诱饵,诈骗百姓钱财

骗子冒充理财“导师”拉人进入社交应用群,以高额收益为名骗取受害人投资款。刘先生见群内人在“导师”推荐的投资应用里赚了钱,他也动心了,首次投资就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随后追加投资10万元。但后来,再次登录投资应用时,刘先生却发现无法登录,“导师”也不见了踪影,这时刘先生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手法揭秘】骗子利用人们的爱财心理,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受害人钱财。实际上,群内大多数账号是“做局人”,专门负责造势引诱目标上钩。一旦受害人按照“导师”指示进行投资,资金很可能有去无回。

【套路二】以保健品销售为幌子,骗取老人钱财

在有些城市的公园里,不时会出现一些自称“中医专家”的人,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周女士去公园散步时,也遇到了这样的热心“专家”。体检后,“专家”称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耐心向她讲解了拖延不治的严重后果,最后周女士在“专家”的推荐和反复劝说下购买了2万元的保健品。服用三天后,周女士出现了腹泻等不适,再联系“专家”时发现电话无人接听,公园里也不见“专家”踪影,周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已上当受骗。

【手法揭秘】骗子利用老人关注身体健康的心理,陈述虚假健康状况,引发老年人恐慌情绪,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保健品。

【套路三】以谎称亲友出事为由,敲诈钱财

生活中,有些骗子伪装成公安民警给老年人打电话,声称其子女被拘留,需要交纳“保证金”救人。前不久,吴爷爷接到类似的电话立马就懵了,恍惚中他觉得电话里的声音就是自己儿子的,慌慌张张地按照对方的要求支付了1万元。晚上,回家吴爷爷见到儿子平安无恙还暗自庆幸,经询问才知道根本没有被拘留这回事。

【手法揭秘】骗子利用老年人关心子女、怕他们出事的心理,谎报情况引发老年人紧张情绪,进而实施诈骗。

【套路四】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欺骗老人

还有一种诈骗套路,是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导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何奶奶在朋友引荐下加入理财平台,了解到“抵押”房屋3月可拿到150万元,拿去买理财又有5万元收益,保证稳赚不赔,于是她就动了心。骗子拿着厚厚一叠合同催促何奶奶赶紧签名,以免耽误赚钱,何奶奶便急急忙忙签了合同,办理了多项手续。一个多月后,有人来到何奶奶家让她搬离,原来何奶奶的房子已经被过户了,何奶奶听后顿时瘫倒在地。

【手法揭秘】本例中签订的“抵押合同”其实是房屋处置委托合同,老人将处置权委托给了对方。涉及大额资产处置时,老人一定要在子女陪同下审慎签订合同,并到正规公正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防骗小贴士】

防范金融诈骗注意这四点

1、不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理睬“低门槛,高收益”“业内专家指导”等网络投资理财话术,谨慎进入新型金融市场、投资市场。

2、不参加任何以销售保健品为目的的健康讲座不参加以免费、抽奖名义的体检活动;不轻信所谓的“医疗专家”“养生大师”言论。请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3、不轻信“被绑架”“出车祸”等话术,情急之下勿忘核实情况,不轻易与陌生人发起资金往来,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指示操作。

4、申慎对待重大资产处置,在动用大额资金前应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听取专业意见,切勿草率轻易尝试。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卢明军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