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6月17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涛在《党的生活》发表文章《打头阵挑重担勇当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柱石》。
文章提到,国有企业要强化投资支撑。围绕优化“两高”(高速、高铁)加快“两航”(航空、航运)谋划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聚焦产业新赛道,在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领域集聚资源、放大功能、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提能级、增优势的重大产业项目,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力军”。
强化基金赋能。推动设立国企改革发展主题母基金,谋划设立和参与特色产业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发挥基金矩阵作用,发展行业投资、股权投资,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投早投小投科创,推动科创无中生有、有中出新。
防范化解风险。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大力压降融资成本,实现融资“高变低”“短变长”“间接变直接”。开展降低资产负债率攻坚行动,形成全级次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多部门联动风险预警机制,稳妥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债券违约底线。
在企业管理方面,运行机制重在提质扩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和全员绩效考核,加大力度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提升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促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探索集团总部“六定”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加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工制度体系。
此外,在企业布局优化方面。战略重组“提质”。围绕战略部署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企业、围绕企业配置资源,实施重组提质行动,在14个重点产业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
传统产业“焕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煤炭产业智能化开采、低碳化利用,煤化工产业瘦身集聚、延链强链,钢铁产业联合重组、特钢转型。
新兴产业“倍增”。深度融入“7+28+N”产业链群建设,实施省管企业新业倍增行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八大新兴产业和未来网络、未来材料等四大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管企业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未来产业投资规模较2022年两个翻番。
附全文: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涛:打头阵挑重担勇当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柱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确立了奋进坐标、指明了前进路径。省委、省政府以大格局擘画改革、高标准推进改革,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多次就国资国企工作作出批示,明确国资新定位,赋予国企新使命,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省政府国资委将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打头阵、挑重担,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在服务战略上深化提升,着力增强核心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深度融入“十大战略”、履行重大使命中实现更大发展。一是强化主业支撑。高质量落实全国国资三级规划,推动资金资源向主业集中。动态调整企业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视同主业管理,开展子企业主业核定。二是强化投资支撑。围绕优化“两高”(高速、高铁)加快“两航”(航空、航运)谋划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聚焦产业新赛道,在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领域集聚资源、放大功能、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提能级、增优势的重大产业项目,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力军”。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开展一流企业培育行动,落实特别监管、绿色通道、联系直通车制度,建立政策集成“工具箱”,在新材料领域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强重点企业、后备企业培育。四是强化托底支撑。推动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积极对接粮食产能提升、种业振兴等行动,推动涉农企业资源向中原农谷集中,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储粮技术和规模,守护“中原粮仓”。
二、在价值创造上深化提升,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掌握发展优势的关键,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领先企业推动提质增效,实现主要经济指标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科学精准调度。实施创利增效攻坚,围绕“一利五率”体系加强精益管理,紧盯效益指标,增强刚性约束,持续开展利润指标月度排名、实物工作量排名和重点任务通报约谈工作,完善经济运行调度会、新闻发布会、圆桌会议等机制,做强价值创造“基本盘”。二是实施资产优化。做强增量,优化产品结构,抢抓市场机遇,提高高端市场占有率,向市场要效益。激活变量,推动司库体系建设,对内深度挖潜,推进“两金”管控和亏损企业治理工作,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和经营创现能力。做优存量,推动非主营业务“应退尽退”、低效无效资产“应处尽处”,加快盘活土地资源。三是强化基金赋能。推动设立国企改革发展主题母基金,谋划设立和参与特色产业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发挥基金矩阵作用,发展行业投资、股权投资,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投早投小投科创,推动科创无中生有、有中出新。四是防范化解风险。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大力压降融资成本,实现融资“高变低”“短变长”“间接变直接”。开展降低资产负债率攻坚行动,形成全级次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多部门联动风险预警机制,稳妥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债券违约底线。
三、在推动改革上深化提升,着力打造现代新国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统筹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一是治理机制重在走深走实。深化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科学设置党委研究事项范围标准,“一企一策”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刚性落实董事会评价、董事长年度述职评议问询、向出资人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做实专职外部董事职权,全面提升外部董事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运行机制重在提质扩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和全员绩效考核,加大力度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提升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促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探索集团总部“六定”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加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工制度体系。三是监管机制重在放管结合。实施监管提升行动,制定省政府国资委权责清单(2024年版),既放权赋能又从严监管,提升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分类设置针对性、个性化考核指标,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建立追溯调整机制,做到“硬碰硬”兑现考核结果。切实加快构建全系统集成、全过程在线、全级次穿透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场景可见、业务可知、风险可控、责任可溯,打造智慧监管全景图。完善数据共享、定期会商、要情通报、联合调研、协同考核、监督问责等六项机制,凝聚协同监管合力,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追责问责的监督闭环。
四、在布局优化上深化提升,着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国有企业必须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的竞争力,当好河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队”。一是战略重组“提质”。围绕战略部署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企业、围绕企业配置资源,实施重组提质行动,在14个重点产业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二是传统产业“焕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煤炭产业智能化开采、低碳化利用,煤化工产业瘦身集聚、延链强链,钢铁产业联合重组、特钢转型。三是新兴产业“倍增”。深度融入“7+28+N”产业链群建设,实施省管企业新业倍增行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八大新兴产业和未来网络、未来材料等四大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管企业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未来产业投资规模较2022年两个翻番。四是开放合作“提速”。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豫号)全年运营3500班次以上,参与建设国际陆港新港,融入长三角港口群。持续做强郑卢“空中丝路”,拓展郑州机场货运辐射能力,实现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全覆盖。支持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将央企合作作为实施制度型开放重要抓手,加快重点合作项目和工程落地实施。
五、在科技创新上深化提升,着力激活发展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国有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加快形成更多先进生产力。一是完善创新机制。落实好科技创新“24条”和“12条”激励措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用好考核“指挥棒”,持续强化企业创新意识,“一企一策”推进硬考核,确保2025年省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科改示范企业”达6%。启动省级科改示范行动,筛选培育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国有创新型企业,享受等同国家“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的支持政策。二是强化科技攻关。启动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动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深度耦合,加强与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科研项目,持续推动创新联合体“开新、扩围、提质”,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共建共用,打通技术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通道,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技术突破。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土壤孵化创新因子,发挥国企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通过用户企业和链主企业供需结对,推动关键技术单点突破、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让创新成果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落实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让企业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形成引育人才“强磁场”。
六、在党的建设上深化提升,着力培育党建新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必须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全过程、各方面,打造“五新”党建品牌,全面系统整体提升党建质量,擦亮党和国家“经济部队”名片。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二是以建优队伍为关键。持续推动基层党建“三化三提升”,完成100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聚焦国企改革、资本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中心任务,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建立梯度培养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政治家+企业家+专家”的通达之才,打造“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为、兴企有方、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三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全面落实企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