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之问”如火如荼“匠心扎根”萃取中国企业家精神

2017年03月10日00:00

来源:大河网


正如媒体此前预测,“创新驱动”这一话题的热度延至今年全国两会,“企业家精神”也在各种报道中被一再提及。与此同时,直指“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的“潘刚之问”,也与两会期热点并轨行进如火如荼。

“中国的乔布斯”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有何关联?中国能否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划时代标志性人物?记者就此采访了发问的主角,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解读“中式乔布斯” 振兴实体啓需企业家精神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署名文章《企业家需要执着于品质和创新》,此文作者正是“潘刚之问”的主角、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我认为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导向信号。”在接受采访时,潘刚委员表示,身为振兴实体经济一线的实业企业家们,我们更需要思考些什么?“我直接想到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

“振兴实体经济,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植,更需要企业家发挥主体作用。”他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谓“内忧外患”,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需要企业家们降低或化解风险,敏锐洞察机遇,用“显微镜”倒逼内功升级,用“望远镜”进行战略部署。

也许是惺惺相“吸”,在这个时刻,他想起了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是IT行业的代表,而他对品质和创新近乎“偏执”的追求,“真是应该成为所有实体企业家的‘标配’”。

“企业是创新的市场主体,而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是舵手也是旗手。”他认为,有了一批“中国的乔布斯”,就能更好更快地在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线前沿发力,也能帮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好愿望提速变现成实实在在的市场效益。

在他看来,无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落地,快跑奔向“中国梦”,都离不开实业企业家这个群体,都需要坚韧的企业家精神。

拒绝创新噱头 “潘刚之问”积淀“匠心扎根”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当前已渐入攻坚阶段,何处才是最本质的“着力点”?

“要振兴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必须走创新之路。”独立经济学家、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直言,正确的创新理念一定是“以匠心向下扎根、以创新向上发展”。

“创新并不意味着搞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首先扎扎实实地做事,有工匠精神、有匠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以创新向上发展。”他举例说,乔布斯是创新的典范,可他同时又是“匠心”、“工匠精神”的典范。他做手机追求工业美学,制作上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到要让“粉丝尖叫”的地步。

他的结论是,“苹果和乔布斯带给我们的,正是‘以匠心向下扎根、以创新向上结果’的榜样。

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国,“匠心扎根、创新结果”的榜样也开始悄然有机生长。

潘刚委员也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在伊利的某条生产线上,有位维修班长发现个别产品有间断性划包现象发生,划痕不是很明显。但是为了追查“元凶”必须进行地毯式排查。20米左右的距离,2700多节链条,都要一节一节地仔细排查。维修人员跪行摸索反复排查,在缓冲塔出口链条处,终于发现一个长约1毫米的毛刺,隐患被彻底清除。

与独立经济学家的视角有所不同,来自“战地前沿”的实业企业家潘刚认为,振兴实体的两大“着力点”正是中央提出的“提质” 和“增效”,对应在企业实践中就是“品质”和“创新”。

相关报道显示,潘刚委员在行业率先提出打造“品质企业”。在 “伊利即品质”信条的统领下,他在业内率先提出“全链创新”和“全球织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管理创新,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与此同时,他又指挥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国际化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创新网络,现已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

在谈及2020战略目标实现路径时,同样鼎力创新研发的华为主旗手任正非曾表示,以内生为主,外引也要更强,华为旗下国籍、文化背景各异的创新人才资源,将成为奏响市场凯歌的巨大合力。

与任正非所数的“家珍”相映成趣,谈起自家的安慕希等产品,潘刚委员的眼神也瞬间提亮:这些自主创新的高端乳品,均诞生于伊利的欧洲研发基地;而在美洲、大洋洲、亚洲,伊利则以全球联动创新研发机制将其与欧洲同结一网。

“未来的乳品可能会是什么样?这是我们现在就开始研究探索的课题。”他表示,管理现在是从管理未来开始,研发创新更是需要“超高倍望远镜”,正如苹果乔布斯的创新眼光和步伐总是能超越当下一样。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中国的乔布斯”啓需沃土

“中国不缺少勤劳刻苦的优秀企业家,三十年来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个群体。但为什么难以产生乔布斯这样能够推动产业变革的企业家呢?”潘刚委员的观点是,“中国的乔布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从中国“长出来”。

他表示,我们最需要的是,拥有可供培养“中国的乔布斯”的一片沃土,否则就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上演“江南为橘江北为枳”的悲剧,或者“乔布斯种子”干脆就发不了芽、破不了土。

这样的沃土应该具备哪些“营养素”?他进一步解释说,培育“中国的乔布斯”的沃土实际上并非单一品种,而是企业土壤、政府土壤、社会文化土壤的集成品。

“首先要有扶持青年企业家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他建议,通过推动创业教育,来发现培养更多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也要针对创新人才的特点积极展开创业教育,培育创新文化。

他表示,建造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国家要积极营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等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应只有对创新创业成功者的赞歌,也应有对所谓的‘失败者’给与充分的尊重及敬意,在全社会塑造“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也不以一时失败论得失”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然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建议,政府不仅应出台财税激励、保护知识产权等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对于那些非因自身经营原因而失败的创新创业者,能否考虑为其提供一定补偿、补贴等,来降低创新创业者的机会成本。

“创新本来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总结,肯定,表扬,使探索持续不断。”他认为,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在全国两会期间,“钱学森之问”和 “潘刚之问”成为互相呼应的两大热点话题。

一条相关新闻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赵辰昕近期透露,针对营商环境,中央已经审议了关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要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对于潘刚委员和创新英雄任正非而言,也许,接下来还有更多好消息。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