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机构来说,抓住“夜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机遇,加快经营模式转变和服务方式创新,既能够为“夜经济”添加新能量,也能让自身在差异化竞争中形成新优势
这个“十一”假期,我国消费市场再次表现抢眼。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超2万亿元,仅前6天消费金额即超过去年黄金周7天之和。其中,夜间消费正成为新亮点,据银联统计,夜间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5.5%,娱乐类消费金额更是同比增长超过80%。
“深夜食堂”“深夜超市”“深夜剧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变化,“夜经济”快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而如今服务业的不断升级,使“夜经济”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吃吃喝喝”,让不少行业站上新的风口。以旅游业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显示,随着夜游产品的丰富多元和夜游环境的日臻完善,未来夜游需求将持续旺盛,市场潜力巨大。接受调查的游客中有过夜游体验的占92.4%,71%以上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夜间旅游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或非常旺盛。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夜经济”并非只是一线城市的“专利”,银联的消费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深圳、潍坊、广州等地成为全国夜间餐饮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深圳、海口、河源等地成为全国夜间娱乐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夜经济”为二三线城市经济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夜经济”繁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世界上看,2017年,伦敦市“夜经济”收入达263亿英镑,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00亿英镑;2018年,首尔开办“夜猫子夜市”之后共计接待了近430万人次,总销售额达到117亿韩元。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夜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潜力,进一步拉动国内需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正是看到了“夜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不少城市都出台了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规划布局到财政支持,从特色产业到公共服务,极大改善了“夜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但也应看到,“夜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持续繁荣,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交通、金融等方面良好的配套服务,最终形成各产业相互支持、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让“夜经济”持久红火下去。
以金融服务为例,“夜经济”持续火爆,带来支付、信贷、保险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朝九晚五的经营模式所无法满足的。迎着“夜经济”的风口,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精准发力,在更好满足居民和商户需求的同时,开拓自身发展新空间。近期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每天22时后,生活缴费、医疗健康等成为居民在支付宝平台上查询最多的公共服务;19时到次日6时,在传统信用机构的休息时段,网商银行的小微借贷占比高达26%。
对金融机构来说,抓住“夜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机遇,加快经营模式转变和服务方式创新,既能够为“夜经济”添加新能量,也能让自身在未来差异化竞争中形成新优势。比如,一些社区银行不妨考虑错时经营,避开白天与大型金融机构正面交锋的时间,在19时以后开门营业,满足居民和商户夜间的金融服务需求;再如,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让更多业务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端完成,打造“7×24”的金融服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金融服务也必须努力奔跑,在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和水平。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1日 18 版)
相关链接: